找骆驼教学设计
推荐度:
《找骆驼》教学设计
推荐度:
找规律教学反思
推荐度: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推荐度: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设计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找春天》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要求】
回想起小学的识字教学,我们不免要埋怨,我们就象抄写工具,不停地在抄写和听写的交替中记生词。于是,从小,我们就讨厌记生词,甚至成了我们不喜欢学习的根源。当然,随着我们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小学识字的启蒙教育也越加重视,于是,小学识字教学的研究和识字教学都有所进步。可是,众多的实践中不乏千篇一律的现象。如,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对象,把掌握生字作为最终的目的。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仅仅是开火车),而且众多的生字,教师都忽略了学生的先前经验,把学生当作相同的个体来教,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降低了学生的识字效率。作为一个学习的整体,很多教师也没有发挥集体的作用,在识字教学的课堂上很少体现合作教学的思想。老师一直在课堂上起着灌输者的作用,一直在唱主角,而没有注意到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识字经验,而且有丰富的联想能力,也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小学生的好胜心理促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在教师的启发性的问题的引导下能够积极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
【课程介绍】
《找春天》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教材中画面景物丰富、色彩明丽,充满生机蓬勃的春天气息。这样的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但能很好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趁机渗透审美教育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不过,很多教学设计都侧重于把它作为口语交流课,而本设计侧重于识字教学。因为在整课的学习过程中生字是基础,应该在很好的掌握生字并且让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自己去体会课文的意义。
【教学理论分析】
教师的认知与学生的认知毕竟存在差异。教师的认知由于具有先验性,因而是由整体认知分解到局部,然后再回到整体。而学生的认知只能由局部到整体,再经过局部的巩固而上升到一个新的整体。教师的认知往往都具备了全局性、深刻性和细密性,而学生的认知心理都还处在发育当中。对于这样的问题,认知理论中的格氏塔学派是这样解决的:知觉对象是在比较模糊的背景上表现为具有明晰轮廓和结构的形象,知觉的动力原理和学习的动力原理是一致的,知觉结构中的动力关系由不平衡达到平衡,由紧张达到紧张的结束,这就意味着对问题情景有了新的看法,从而将问题解决了。这个原理用于教学,其要点就在于,教材往往比学生认知水平为难,教师要善于安排教材或提问,把关键性的东西放在较为突出的地位,但并不完全显露,以便让学生经过努力自己掌握问题;而问题的难度还可加深”。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对他所认知的事物始终有一种模糊感。这就需要教师从中开展导引的工作,以便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持继承发生认识论观点的奥苏伯尔认为:假如必须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部原理,影响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弄清楚学习者知道了什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总之,原有用观念是学习新知识的关键。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把握和处理好了已知与未知,恰当地解决好学生的认知链问题,或许我们既能轻松地进行教学,又能事半功倍地培养整体感知课文心理论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采用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响应研究性学习的口号,课堂上我们提倡独立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从小培养合作意识,让语文成为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课。而且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平时,注意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语文的学习,建立学习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教师应该处理好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结果和过程的关系;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探究性学习生字的兴趣:
首先低段小学生刚刚从幼儿园上来,对于小学上课的行为和习惯还是有幼儿园时的感觉,因此要让他们慢慢适应过来,产用有趣生动的方式激发兴趣。同时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而运用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引进使识字教学更富有乐趣。利用图画、巧用故事等等都可以激发探究兴趣。
2、运用合作分享,提高探究性学习识字的质量:
合作分享有利于集中大家的智慧,把较好的学习方法、效果展现。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加深理解,练习反馈,拓宽思路,体验情感,照顾差异,激发创新,因此,运用合作分享是能够提高探究性学习识字的质量。
3、引导收集信息,发展探究性学习识字的途径:
时代的发展,高科技的技术应运而生,学会信息的收集是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广播、电视、和网络都是合适的信息来源,多观察,多思考,扩展识字的范围。
【设计理念】
针对这些现状,设计的教案主要贯彻的教学观是:创设情境和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不断的建构中掌握知识。促进合作学习,让学生的个性化和原有的经验在学习中很好的体现,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和想象的能力,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识字课”变成“人人乐学”的课。并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课余时间合作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最好能够带学生去走近自然,当然时节最好是春天。让学生产生对于春天的喜爱和热爱之情。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自己去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生字,并能够合作学习,更好的交流学习方法。课后,能够鼓励学生自学他们所感兴趣的知识,从小培养他们对于学习的热爱,培养自学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对于春天的很多“花草类、动物类”等的学习。
〖教具准备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美的境地,让学生进入主动建构知识的状态。
〖重点难点
在关注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能够自觉主动地读准字音,学会生字,读通句子。能够灵活并能很好地采用记忆和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春天在哪里》,如果会唱的可以跟着我们的录音机唱哦:
昨天放学后老师带你们去公园逛了一圈,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或者你们看到了什么?
2、同学们都讲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也讲了感受,那来看看你们书中的小伙伴们发现了什么,你们的发现和他们的有什么不同吗?
二、进入识字阶段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2、同桌合作,不会的生字互相教一下。
3、巩固“读生字”,开火车游戏。
课堂故障:要是哪一个小组的成员开错了,可以自己主动发出求救信号:如我的车厢出故障了,谁可以帮忙啊?在这样的情境中,可以消除学生的上课的紧张感。也可以培养同学们互助的精神。
4、识字方法交流:
老师知道肯定有很多同学以前就学会了这些生字,那你们愿意交流一下自己的识字方法吗,最好说出你所采取的记忆方法。等一部分自告奋勇的同学说完后,再让那些刚接触这些生字的同学说一下自己的看法,能想出与他们不同的方法吗。然后让学生自己挑选记忆方法。并让同学们知道方法无所谓好坏,只要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比较密切的)。
5、联系字意,巩固认字:(表演)
挑选几个同学当演员,把生字中表示动作的生字表演出来。如“躲、遮遮掩掩、探、触”的动作是怎么样的,还有“害羞”的表情。图片展示“喜鹊,符号,嫩绿的小草”等。总之,让同学们合作表演,合作猜字,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6、出示词语搭配连线的PPT。
7、回到课文中,再次默读课文,指导写字,让比较有把握的同学上来到田字格写字,让同学们自己评论,(如按照结构归类),当然,老师要加以指导。
三、布置作业
2、拓展课外知识:
同学们还想知道关于春天的景物、动物吗?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去查阅资料。最好能把班级里的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把查阅到的资料组合起来。看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资料多。当然,可以多渠道找哦,问问长辈,去查阅书籍,上网找资料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仔细品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有自己对于美的理解,并且能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春天画面的图片。
〖教学重点
在体验课文的同时有自己对于美的理解。
〖教学理念
摆脱传统束缚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在自己的理解上记忆课文,真正用心体会文章,而不是老师诱导其认同传统意义上的美,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就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上节课,我们一起去找春天,而且我相信很多小组课后都去找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找到了些什么,小组成员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二、进入课文
1、再掌握了生字的基础上自己朗读课文。
(可以默读,也可以读出声)
2、找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然后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并说出你是如何理解的,为什么特别感兴趣,如果你认为好,好在哪里,如果不好,又不好在哪里。
3、小组一起来比赛读自然段。
4、自告奋勇复述课文或背诵课文,基本大意记忆下来就行。
三、拓展课文
1、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说出更多的关于景色的句子吗,或者更好是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季节的景色。(老师可以引导一下,如我又从校园/田野里找到了春天……)还可以是如我最喜欢秋天,我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到秋天等。
2、动手画画自己心目中的春天,也可以唱关于春天的歌曲,总之,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用各种方式演绎春天。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在学习了《找春天》这节课后,学到了你以前不知道的哪些知识啊,大家试着总结一下,最好是小组合作讨论一下。
【教学反思】
本教案的设计原则是在建构主义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设计的重点就在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如就象奥苏伯尔所说的,我们要在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在这个知识来源丰富的年代,我们的小学生也是在不断进步,甚至课文中的生字他们都有接触过,所以我们教师在识字教学的时候就不能把学生看成是等同的个体了,固然,做到这些很难,可是总是要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才可以归纳出很好的方法。
在识字方法交流上让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且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让集体这个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而且让学生用表演的方法加深对于生字意义的理解,与现实生活建立一定的联系,利于记忆。在整篇课文的理解上从整体出发,分解为局部,最后回归总体。这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而且在第二课时对于课文的理解上,提出稍高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让问题具有启发性,是问题提问技术的一个要求。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一味接受老师的见解,在我们这个创新的年代,就要培养小学生的独立和创新思维,打破传统的观念,用自己的方法去演绎美丽。
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想法去理解课文正是这一点的体现。而且我们对于学生没有严格标准上的评价。对于记忆方法和对于春天的演绎上只要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便是好的。最后的布置作业则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合作学习和引导信息收集,让我们的小学生能够很好的适应这个信息化和分工合作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