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旗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旗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来,太旗依据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科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马铃薯传统生产方式,全面向现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马铃薯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
一、发展现状和成效
2012年,全旗马铃薯种植面积50.1万亩,占总播面积的35.3%,总产量55.14万吨,17万农牧民人均增收392元。2013年马铃薯种植面积55万亩,占总播面积的39%,预计总产量79.5万吨,加工7.9万吨,储藏20.4万吨。现有生产、加工企业35家,种植大户80余家、专业合作社100余家,园区308处、20.7万亩,膜下滴灌3万亩。
先后被评为无公害农作物生产基地、马铃薯优势作物产业带、全国马铃薯标准化示XX县、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示XX县、高产创建示XX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精豆”牌商标,认证为绿色食品,部分马铃薯产品被认证为有机食品。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宣传培训。一是邀请自治区马铃薯示范推广团队培训指导。二是举办“高产创建”等系列实用技术专题培训班。三是召开现场观摩会,技术人员实地指导,发放培训手册、明白纸。四是利用媒体发布信息进行宣传。
(二)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行政与技术结合。发挥行政部门、科研推广、基层干部在组织发动、方案制定、政策扶持、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作用,构建政技结合的组织领导体系和技术指导体系。二是科研与推广结合。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XX县项目为载体,推动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应用、高产技术的普及推广、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三是规模化经营与专业化服务结合。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引导耕地向种植大户集中,推进集约化经营。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专业化服务,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三)实现“四化标准”。一是田间设施标准化。整合项目、集中资金,按照渠道不变、性质不变、用途不变的原则,实施标准化农田建设。二是管理服务专业化。建立 “旗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标兵”的三级科技服务队伍,实行统一技术服务,做到技术全面入户到田。三是生产过程机械化。大力推广农机作业技术,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四是生产方式集约化。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实现土地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生产转变,提高种植效益。
(四)实行“四个统一”。一是统一推广优质高产品种。示范推广荷十五、夏波蒂、大西洋等综合性状优良的马铃薯品种,落实良种补贴政策,实行统一供种。二是统一应用集成高产栽培技术。根据品种特性,采取针对性高产栽培技术,通过技术集成配套、示范应用,形成标准化规程。三是统一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按照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进行有机和无机相结合、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相结合、土壤施肥和叶面施肥相结合,提高施肥效果和利用效率。四是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控。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机械化精密精准打药综合防治技术。
三、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方面。一是马铃薯基地发展建设相对较缓,需要加大资金等方面的投入。二是旱地耕作方式较传统,在应用现代栽培技术、优质高产模式等方面差距较大,需要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三是需要加快完善和配套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设。
(二)加工方面。一是现有马铃薯加工企业规模小、产能低、技术较落后,产品出成率10-15%。产品主要以淀粉、全粉等初级产品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马铃薯加工转化率不足15%。二是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银行贷款难度大,在原料收储、设备更新、技术投入、扩大生产等方面发展受到制约。三是受资金、贮藏能力的制约,无法大量收购马铃薯进行加工,每年只能在秋季马铃薯收产时生产2-3个月,实际产能仅达到15%左右。四是大部分马铃薯加工企业均建在乡村,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三)贮藏销售方面。马铃薯在收获季节受集中上市影响,价格低,销售难,错季价格升高后,供应又不足,急需加大马铃薯贮藏库建设规模,拉开上市时间,实现均衡上市。
(四)科研推广方面。一是马铃薯脱毒种薯不能自主研发生产,马铃薯科研单位在我旗乃至全盟都是空白。二是盟农研所虽然设在太旗,因科研设施落后、经费不足,高新技术无法推广。
四、发展建议
(一)做好产业规划
根据发展方向及产业特点,进行专业调研,编制切实可行的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
(二)逐步建立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生产体系
加大高产优质专用品种推广力度,引进脱毒高产优质品种进行栽培,扩繁试验,筛选适宜地方种植的脱毒马铃薯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逐步把太旗建设成为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和优质马铃薯商品薯生产基地。
(三)提高旱地机械化水平
多渠道融资,扩大现代化节水马铃薯种植规模,提高旱地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利用好自治区农机补贴政策,提高马铃薯机械化、集约化种植水平。
(四)加大品牌建设力度
抓好产品质量和品牌创建工作,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加强绿色有机生产基地和产品认证工作,打造马铃薯知名品牌。
(五)培育马铃薯加工企业
一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建设生产基地。二是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建立信用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三是协调解决交通、供水、供电等配套基础设施。
(六)加强技术推广
做好节水喷灌、滴灌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旱作机械化马铃薯种植技术,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脱毒马铃薯种薯扩繁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七)加大贮库设施建设力度
通过帮扶、政府补贴、专项资金等方式,支持和帮助标准化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逐步改善马铃薯贮藏条件,为生产提供优质种薯,延长企业加工期和反季节销售12
为切实做好今年夏收夏种工作,更好服务“三农”,XX县农机局立足本职,周密部署、依法履职,统筹调度、强化服务,充分展示了农业机械在“三夏”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今年XX县小麦种植面积约9万亩,适宜机械收获的面积机收率达98%。
一、当前夏收夏种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农机作业成本高。据亿霖、民乐、大红鹰等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由于XX县是山区县,山区丘陵多、地块小,无法连片作业,机械作业难度加大;而且农机作业油料价格高,人工工时、机械维修费用高。今年XX县小麦机收价格为每亩100元左右,与周边县区机收价格相比,每亩普遍高出20—30 元,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引起,一方面主要是受地块影响;另一方面柴油价格高(例如:一台中小型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每亩需用柴油5公升左右,每天可收割小麦 40—50亩,燃油成本在200—250公升左右,按柴油每公升比以前高0.8元的价格计,每天多支出160—200元);再一方面人工费高,一台小麦联合收获机械的作业机手每天人工费300元。作业成本的增加,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农机作业人员只有提高作业费,这样也就增加了种粮农民的生产成本。
二是作业难度较周边县区大。XX县是山区县,丘陵山地多,地块小、布局分散,多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模式为主,地块与地块之间农作物混杂套种,作业场地不集中,无法连片作业。大型小麦联合收获机械无法作业,只适用中小型小麦联合收获机械,作业机械转场频繁,机械利用率低。
三是作业需求量大,小麦联合收获机械保有量少。由于XX县是山区县,大型机械保有量少,特别是小麦联合收获机械增加不多;而且“三夏”麦收抢抓农时、时间紧,农民需求剧增;再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多,农村劳动力急剧缺乏。小麦联合收获机械已经成为全县农民群众“三夏”麦收的依赖。但“省功、省时、省力”的机械化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太少,目前,全县拥有小麦联合收获机械在200多台。
四是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三夏”生产期间,农事活动和农机生产作业活动增多,各种农业机械不论技术状态如何一般都投入生产一线,带来了极大的安全生产隐患;再是天气炎热、时间紧、农活多,农机作业人员的注意力不集中,极容易出现问题、发生农机安全事故。
五是当前天气连续干旱,影响了夏种进度。
二、建议和对策
一是尽管今年对“三夏”作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保质保量优先加油,并对所使用的燃油进行了适当补贴(每公升0.2元),但对作业成本的改变起不到明显作用。
二是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继续加大对联合收割机的补贴力度,引导农民购买农机后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开展专项作业服务,既提高作业效率,又便于调度管理。今年,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县新增联合收割机15台。
三是提高农机服务和机械作业水平。一方面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大力组织机械作业,根据生产进度,及时调度农机具,提高农机作业效率,确保作业质量,促进“三夏”生产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机大户的带动作用,积极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跨区机耕、机播等作业,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农机具的使用水平和效益。
四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农机化网站等媒体进行农机安全生产宣传,以平安农机示范村、平安农机示范乡镇为平台,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宣传安全法规和农机安全常识,努力提高广大机手的安全意识和遵守农机安全法规的自觉性;农机监理站积极与公安交警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开展农机安全集中整治活动,及时纠正违法行为,杜绝农机安全事故发生。
五是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进行抗旱,加快夏种进度。
为全面掌握XX县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推广情况,进一步推进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工作。近日,XX县农机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推广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共有10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360个行政村,7个社区,总人口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万人,耕地面积76万亩。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小麦种植面积73万亩,玉米种植面积58万亩。2012年,XX县农机局承担了“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项目,项目安排在杜堂乡、陈集镇、冉堌镇、滨河办事处等16个行政村,建立了16个示范园区,3万亩示范区全部实施了玉米免耕精量播种。带动周边地区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播种5万亩,辐射带动全县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播种10万多亩。在项目的辐射带动下,2013年共完成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播种48万亩,机播率达到82%。
二、具体做法
(一)政策带动。县政府高度重视玉米免耕精量播种的实施工作,将其作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中,优先、重点补贴玉米免耕播种机,并形成了长效投入机制。连续三年召开了全县小麦机收暨玉米免耕精量播种现场会。2012年,承担了“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购置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100台,通过政策带动,效果显著,农民购买玉米机播机的积极性高涨,推广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400余台。
(二)宣传发动。为深化玉米机播“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提高农民对玉米机播的认识,积极开展信息宣传工作。一是主动与新闻部门结合,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站等媒体对玉米基本进行大力宣传,努力营造加快发展保护性耕作的舆论环境。二是县乡多次召开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玉米机播机械化现场会,广泛的开展机具演示活动,组织农民观看,讲给农民听,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让农民亲身感受玉米机播技术优越性和先进性。并组织部分农机大户到杜堂镇戚姬寺村示范点观摩机播玉米生长情况,提高农民的认识;三是结合“送科技下乡”活动,采取通过出动宣传车、农机科技下乡、设立宣传点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共出动宣传车72台次,发放技术指导明白纸20000余份。
(三)效益驱动。一是省种:玉米精量播种每亩用种量2公斤,比传统播种量3公斤可亩省种1公斤,节约成本20元;二是省肥:采用玉米精量播种的同时进行化肥深施,能提高化肥利用率10~15个百分点,每亩省肥15斤,节约成本20元左右;三是增产:采用精量播种玉米苗全、苗齐、苗壮,通风透光性好,根据侧产情况,比常规播种每亩增产95公斤,增效200元。四是机手效益。我们依托16个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示范区,广泛开展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活动,大力实行农机服务代理制,不仅有效地加快了推广速度,而且玉米机播的大规模开展又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机手参与到该项农机作业服务中来,有力地促进玉米机播的快速发展。2012年,项目区3万亩,投入100台玉米播种机,按照平均每台机械播种玉米300亩、收费标准每亩20元计算,减去燃油费、维修费及机械折旧费等每亩10元,项目区机手共盈利30万元。五是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不仅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还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人工作业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应用把农民逐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约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一)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的性能与质量水平有待于提高。虽然目前市场上对新亚2byf-2型、2byf-4型玉米播种机,工力2byd-3型玉米播种机,海伦王2byf-2型玉米播种机,雨鑫2by-3型玉米播种机,雨虹2by-3型玉米播种机比较认可,但与农民的要求还相差很大,比如对玉米免耕精量机械底盘低,对小麦联合收获后形成的较厚的秸秆覆盖层易产生杂草堵塞,还需进一步进行改进与完善。
(二)干部群众的认识有待于提高。由于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干部群众还认识不够,今后要在进一步完善机具性能与质量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
(三)农机与农艺融合有待于提高。由于农民种植玉米的品种不统一,播种量不同,造成机手作业时,需要根据播种量进行调整,影响播种的效率、作业效率和机手收益。建议要加大玉米种植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尽量使农机与农艺相适应,提高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的作业效率。
四、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加快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的推广步伐。任何一项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都是与宣传和示范分不开的。各级农机部门应当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的优越性,组织农民到作业现场进行观摩,让农民群众从中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二)保障推广工作资金足额投入。在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各项农机综合技术的实施需有相应的资金作保障,因此,我们要从多方面开辟筹资渠道。一是利用国家对项目的投资作导向,吸引农民自筹资金投入。二是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契机,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加大对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调动农民购机的积极性。三是通过示范点的带动作用,让农民看到实效,鼓励农机合作组织投资购机,加快机械推广步伐。
(三)坚持农机与农艺的有效协作。农机技术是实现农艺技术的工具,只有农机与农艺的良好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整体功能,取得最佳效益。因此,在实施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过程中,要把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起来,用机械化手段完成农艺技术的实施,并做到两者协调统一,使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顺利实施。
(四)完善服务体系,建立长效机制。一是要结合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项目的实施,切实为农民传授经验技术,并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难题。二是要重视农机手培训工作。机手是机械技术的实施者,机手的能力直接关系到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长效机制的建立。三是在农时搞好跟踪服务,我们可以设立农机服务热线,并成立专门的服务队,农忙季节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无偿服务,随时解决机械作业发生的故障问题,搞好配件供应,及时保证维修需求,最大限度的为农民机手提供方便,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