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阳光若是照射得太久,娇艳的花儿也会枯萎;甘甜的雨露若是浇灌得太多,充满生机的小草也会溺亡。过多的“阳光和雨露”反而影响了花草的生长。可见,有时候,“满”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取法中庸才是最佳。
取法中庸,明面上看,是要懂得行止得法,不至于用力过猛而折损。武大师挑半桶水,正是因为他懂得中庸的道理。想象一下,行走在泥泞的山间小路,如果肩上挑着满满的两桶水,不仅会增加气力的消耗,而且会在下山过桥蹚水时洒出许多。到头来,不仅耗神耗力,收获也不尽人意。相反,只挑半桶水,轻松省力,何乐不为?
其实不仅仅是挑水,生活中为人处世都讲究“适中”二字。学生努力学习值得赞扬,但若不顾身体,过分用功,熬夜至天明,反而伤身。工作中,有进取心是件好事,可是若是走了极端,变进取为抓尖要强,反而可能事与愿违。
取法中庸,根本而言,意味着要有自知知人的智慧。面对慕名前来想要学习绝世武功的人们,武大师表面上只是告诉他们挑水需要适中,其实更是告诉他们应该懂得审度自己、权衡世事,从而作出正确定位。既不妄自菲薄浪费资源,也不好高骛远徒劳冒进。
马谡过于高估自身,以为自己已经通晓兵法韬略,最终兵败
街亭;刘邦抢先进入关中,为心中称王关中的贪念诱惑,据守城池,毋纳诸侯,但是他没有正确认识到自身与项羽实力的差距,最后不得不赶赴鸿门,亲自赔礼道歉。
古希腊学者希罗多德说曾说:“神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没有识人论世的智慧,被欲望蛊惑,被一时的功业美誉冲昏头脑,自我膨胀而骄狂显摆,其下场必然凄凉。相反,武大师之所以被尊崇,正因为有审度取中的智慧,任凭世人赞我捧我,我只挑那半桶不溢不泼的水,过自己的日子修自己的道。
张扬跋扈从来不是真正的大师所为,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适可而止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古往今来的贤者智者大多是懂得掌握分寸,取法中庸的人。蔺相如知道自己只有运筹之能没有领军之才,因此对廉颇百般忍让。廉颇听了蔺相如为国家计的忠言,才有了负荆请罪的佳话。
思古论今,又有多少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全面清晰的认识自身的能力,被心中的欲望和贪念驱使着,仓皇如丧家之狗般追寻遥不可及的空中阁楼。他们最后不是折损在路上,就是泯然于平庸。正确地评估自己,不偏不倚取法中庸,既不被乱花迷眼,也不消极无为,找到那最和谐的“天人合一”的为人处世的状态,也许是对人对事最优雅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