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末的黄昏邂逅一片风景,黑色笔直的树杆站立成一排排韵脚整齐的散文诗。尽头是条带状关于南方流动的云彩与之对偶,火车与铁轨摩擦声响将夜色层层包裹,风景在原地依旧不动声色。
犹如被重金属音乐泼墨,背景是浓重深灰色,此刻,风景细致凸显,村庄清醒的呼吸均匀起伏,裸露的枝干一丛丛如深海游鱼指向天空。暮色渐次沉淀,惊起的飞鸟来历不明,猝将黑夜矜持的羽毛抖落一地,霜露在村庄的深色睫毛上悄然凝聚。季候的更替是高原人瞳孔里色彩的间断转换。
这是云南和贵州交接的一段高原,那样的美仿佛是在沉沉黑暗里两扇厚重大门闭合的缝隙渗透出来的一线亮光。重重迷雾中,穿透大地的胸膛才在此汹涌汇聚,是贵州西北部的一块沉默土地,它让我惊心动魄!
空气稀薄,强烈的紫外线以及格外蓝的天是多数人对高原的模糊意识,而南方的定位又使他独具一份温婉娴静的气质。
沿海的南方小镇在台风登陆的季候,街道会呈现洁净潮湿的气息,老旧的木造结构的宅子将生活缜密切割,宽大的宅子里有繁盛的绿色大树,朴素端庄的花朵,烟火气熏陶过的细软家常,廉价清香的绿豆粥,光线以垂直的姿态从青砖黑瓦中流泻下来,窥探着这寂静生活的根源。沿海的南方小镇地势平坦,雨水充沛,它不问世事的淡泊态度符合北方人对南方的全部憧憬。而
/
我生活的世界,大风呼啸着穿过南北走向的街道,指缝中遗漏的几缕阳光足以温暖一个人的清晨,是在干燥的季节,母亲踩踏着缝纫机发出哒哒哒的声响,混合着她哼唱田震的假声,一遍一遍。如夏日雨打芭蕉的清静舒心,日子是这般不急不缓,被水洗过的水泥地上有从窄小的正方形窗户透射进来的微弱光线,阳台上的水仙花在欢欣鼓舞的小心盛放,淡黄色花朵散发着《b小调雨后》委婉清决的香气。这个狭隘框架里的视镜坚定地盘踞在我对南方高原小镇的意识形态里。
立春,雨水,惊蛰,秋分,节气清晰,循序推进。牛栏江环山蜿蜒前进,涨落衡量着四季。江河源头让高原拥有一份深厚的底蕴。天空摄人心魄的蓝也自会让人心明澄澈,焦距调近,会看到绿色小藤在潮湿的黄土上艰难攀爬,逐渐蔓延为一片翠绿的初春。精神有如高原人坚韧内心。
层层叠叠的绿色山峦绵延千里,起伏的褶皱是生命的另一种丰盛姿态。松涛由远及近汹涌而来,声响中传递着某种意义。几条巨大的白色绸带从天空垂挂到牛栏江里,将大气环流演绎得生动具体。如此壮观之景需要机遇,像生命的一种暗示,海拔的提升,让每一个物象都不自知的蕴含一种磅礴之气,即便是一草一木也生长的气定神闲,镇定自若。仿佛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早已低俯脚下,看得通透。
美丽的南方高原,一片炽热的蔚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