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上海这个大舞台上,我是一名“新上海人”,当然也要学习一下当地的历史文化,要做到与这个城市更亲近,就应该从语言开始。
上海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资源,其中上海说唱我最熟悉不过了,还记得幼儿园老师就开始教我歌谣:“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蒲桃四斤壳,吃侬肉,还侬壳,张家老伯伯勒拉伐?勒拉嗨,问侬讨只小花狗,汪,汪,汪!”那时我只知道,这是一首简单的童谣,不知道这是上海说唱,更不知道这是沪剧的一种,那时的我只是觉得这样的歌谣十分有趣。
等我上了小学,进入社团课,这才知道了上海说唱真正的意义,我们的社团老师是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徐世利老师,徐老师教我们的这几首歌谣中,都有提到曾经老上海的生活习俗。比如:《美食大世界》中“讲起票,把头摇,名目繁多数不清的票,买米烧饭要
粮票;穿衣裁布要布票;食堂吃饭要饭票;点只小菜要菜票;烧菜用油要油票;豆腐百叶要豆票;……”提到了各种各样的票据,买啥用啥票,如今时代变化我们现在只需要用钞票就能买到自己想买的东西;歌谣:《上海谣》,老师提到海派经典艺术——旗袍;老师让我们穿上有旧上海味道的旗袍,拿着古典的扇子,但老师告诉我们说:“穿着旗袍的女生会散发着东方艺术之美,但走路要柔和,将旗袍之美穿出优雅气质。”其实上海说唱是沪剧的一种,是带给人们微笑的,能让悲伤的人们高兴起来,在说唱的同时能充分表现出喜、怒、哀、乐这四种表情,这也是我喜欢上海说唱的原因。在唱上海说唱的同时字里行间表达着这个城市的时代变化,让老百姓的笑脸,再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