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的人,在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吧,而茶馆,这样一个名词,在我们这里更是鲜有耳闻。大家知道哪里有茶馆吗,我是不知道,并且对此也并不感兴趣。但是自从我在假期读了老舍的这本《茶馆》,我不但知道了茶馆是什么样的,更是知道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中国与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这本书讲了北京城一个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那时的茶馆里,除了喝茶,还有点心“烂肉面”可吃,一边喝茶,一边还可以做不少与茶无涉的事情;北京的茶馆也和江南茶馆一样,是个“吃讲茶”的地方;茶馆的老顾客是可以赊帐的,茶客也可以自己带茶叶来居坐;茶馆也是听书的好地方,说书人可以在此谋得一份生活的来源……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左右逢源,年轻精明,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的掌柜王利发,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和性格耿直具有侠骨豪情的"旗人"的常四爷都是本书的主角。茶馆在这年代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
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
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
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来到了落魄的茶馆。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旧友离去,只剩王利发一人,他用腰带了结了这苦难的一生。
茶馆不像其余的书一样,以第三人称或是第一人称陈述一个故事,这是一部话剧,以人物间的对话为主,其中出现的每个人都是小人物,他们的语言没有那么华丽,朴素而干净,但正是看着这些小人物在茶馆中进进出出,从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都反映出了清王朝的腐败与无能,反应出他们可悲的人生,可笑的故事:让名厨落得去包办监狱的伙食,顺口说出这年头就是监狱里人多;让说书先生抱怨生意不好,又顺口说出这年月真玩意儿要失传……
就如老舍先生自己所说:“用这些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老舍先生选取了三个历史阶段,通过茶馆,呈现出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的生死沉浮,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变迁;描绘了一幅近半个世纪旧时代的历史画卷。
正如人们所评价的,《茶馆》是一曲旧时代的葬歌,一曲旧时代人们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