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唐来,世人皆誉牡丹为“花王”。“王”一字,乃庄重华美之意。牡丹者,浓郁如画而不媚,芳香四方而不厌。其独尊自我之律,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那“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其倾城之姿足以统领群芳。
北宋周敦颐曰牡丹为花之富贵者,此言不虚。牡丹雍容典雅、富贵祥和之姿乃代表举国之昌盛及美好愿景,誉我中原大好河山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今人常以“国花”称之。由此可见世人对牡丹之爱甚矣。
虽如此称牡丹之美,仍有人称其“单有华贵之态”。予谓不然。牡丹者,坚贞不苟
也。相传武则天酒后醉言,令百花于隆冬季节盛然开启,诸花皆不敢违;惟牡丹抗旨未放,仍保其不苟不俯之品格。虽武则天贬之洛阳,而百姓仍甚爱其气节,至今极富盛名。
历代文人独爱牡丹,用以描绘国风之色。其花瓣姹紫嫣红,寄人以典雅华美之感。牡丹虽贵为“花王”,而其深得民心,常有品性德馨之花与其共赴画中,共赏风光大好。如月季与牡丹,人曰“富贵长春”;又似海棠与牡丹,人称“满堂富贵”。予虽小辈,常临摹文人雅士之作,赏牡丹国色,叹其美学之韵。
予对牡丹之爱乃精神与物质相合而产,愿此国花繁荣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