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每年的5月5号端午节又到了,我又可以看精彩的赛龙舟,又可以吃到香甜美味的粽子了,想想都开心,可是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
我对这个问题疑惑了半天,于是决定去问我的“百度”爸爸,爸爸想了一会儿,又看了看手机,说道:“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端午节,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作端午。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代,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宋景为了讨好皇帝,避“五”字的讳,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如纪念屈原、纪念孝女曹娥、纪念伍子胥……其中,纪念屈原说在民间影响最大。传说爱国诗人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提出了一个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当时的社会腐败,国王昏庸。他的策略不但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迫害,流落到汉北一带。屈原生性耿直,不愿委曲求全,不愿看到国破家亡,看破红尘,跳进大河
里自杀,以死捍卫正义。当地的渔夫得知他跳河以后,非常痛心,怕河里的鱼儿吃掉屈原。于是,划着船,把竹筒里的米抛入河里喂鱼,让鱼儿饿了吃米,不去伤害屈原的尸体。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包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就以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听完爸爸说的话后,我已经“口水直流三千尺了”!说到粽子,昨天妈妈在手机上看到了小区物业发来的一条信息:“在我们小区,5月5号这一天,每栋楼房的居民都可以免费体验做粽子。”刚看到这条信息,妈妈就告诉我爸爸,我也听到了,我开心的从房间里跑了出来,叫爸爸妈妈带我去体验一番,于是,我们来到了包粽子的地方,那里有包粽子的叶子,有许多糯米,还有一些馅儿,后来我们在教我们做粽子的那位叔叔的指导下,做出了一个有点丑的肉粽,后来,包粽子活动结束了,那位叔叔还送给我们了一个红枣粽和豆沙粽,还给我们讲了端午节的故事,我开开心心的吃着粽子,开开心心的听着,叔叔讲的端午节故事,虽然我已经听爸爸讲过一遍了,但是,我国诗人屈原的精神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我宁可听一百遍,也还想听,因为这种精神实在太伟大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想着爸爸和那位叔叔讲个故事,自编了一首诗:“读完离骚吟颂橘,吃完粽子看龙舟屈原伟大人知晓,学习传承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