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给许多人的童年增添了色彩,我的童年也是如此。
记得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天气很好,晴空万里,微风拂面,我突发奇想:让爸爸帮我做一个风筝玩,接着我和爸爸就开始准备做风筝的材料了,首先,爸爸用刀把一根细竹子劈成细竹条,在地上摆出了燕子的形状,然后用线依次连接牢固,做好风筝的框架,并用特殊的纸把风筝糊起来,听爸爸说,古时候没有玻璃,人们在窗户上糊的就是这种纸。我用彩笔在上面画出小燕子美丽的身姿;经过我和爸爸的共同努力,我们的风筝做好了,哇,活脱脱一只小燕子!
接下来要给风筝系上一条线,爸爸说:“风筝能不能飞上天,关键看两点,一是风筝左右必须对称,二是找好系风筝线的位置。”竹做的骨头,纸做的背,春风送它往天上飞。只见他一手拿着风筝,做着放飞的样子,很快就把系线的位置找好了,这样我们就可以牢牢地栓住“小燕子
”了。
最后,只差再做一个缠绕风筝线的把手就可以了,不然,难道要把线绕在手上?可是,家里似乎没有那样的把手呀!我正为把手的事而担心呢,没想到,爸爸不知从何处真取来一个把手,爸爸像是有一个百宝箱,要什么有什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风筝做好了,我们来到了田野,这是放风筝的好地方,四周没有电线杆,也没有很高的树木。风筝似乎也等不及了,一下子冲上了天空,可前几次飞的不是很好,老是掉落下来,我们又把风筝线做了调整,这时风筝好似熟悉了天空,开始越飞越高,我在下面高兴地欢呼跳跃……尽管我们玩的时间不长,但是做风筝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任何事情没有随随便便成功,自己动手,通过努力并不断改进,才能获得成功,这成功充满了快乐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