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郑国有一个老百姓,他穿着一身棕黄色的衣服,浓眉“小”眼,眉毛很黑,眼睛像黑豆。他的胡子很粗糙,像一根根锈铁钉。他经常喜欢一边捋胡子,一边点点头。他的脑袋上戴着白玉冠,头发很长,摸起来很顺。不过,此刻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就是他脚上那双破破烂烂的鞋子啦!他的鞋子上面有很多泥土,像从泥堆里扒出来似的。鞋面上还有很多补丁,就像渔网一样。刚买时,这双鞋子很黑,但是现在都快褪成白色了。
就在前几天,那位郑人老婆的妹妹要出嫁了,因此,她的老母亲从远方赶了回来。那位老母亲看了看郑人,打量了几眼,从头往脚看,除了脚以外,其它各方面都满意。可是,老母亲一看到郑人脚那儿,就眼睛一眯,说道:“女婿,我问你呀,这双鞋子你怎么还在穿?穿多少年了!告诉你呀,你妹妹结婚,你给我再买双新鞋子,别给我们家丢脸。知道了吗!”
“娘,我知道了!”郑人恭恭敬敬地答应。
等老婆的母亲走了以后,郑人摸着自己的后脑勺说:“哎,买一双鞋子可是有多难呀!要先量好尺寸,再把尺寸拿到市场上给鞋店老板看,我还要一双一双地试。但是,为了妹妹,我还是要买。”其实,郑人办什么事情都是摸不着头脑的,看他这次会怎么做,会不会又闹什么笑话。
首先,郑人在家让老婆给他量出
自己脚的尺寸,然后把尺寸写在一片竹简上,他打算第二天把尺码给鞋店老板。
到了第二天,郑人大摇大摆地走向市场,胸有成竹。一进鞋店的门,他大声对老板说:“大婶,我今天来买一双鞋,要最漂亮的。我带了尺码,你按尺码帮我选选。”
这时,郑人摸了摸袖子,却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他又摸了摸口袋,里面还是什么也没有。他心想坏了坏了,我怎么把如此重要的东西都忘带了,真是该死!他就对老板说:“大婶,我忘带尺码了,我这就回去拿!”
“喂,你别走呀!试试就行了!”鞋店老板挥着手说。郑人边跑边说:“不!我不相信的我的脚,我只相信我的尺码!”
这时,旁边有一个村民说:“笨蛋,尺寸不是从自己的脚上量出来的吗?还要回去拿?这人的脑袋是石头做的吗?”
天快黑的时候,郑人拿着尺码,气喘吁吁地回到了集市,跑到了鞋店门口,可鞋店已经关门了。几个村民对他说:“那个大婶早就走了,她说再等你,就等到晚上了,她要按时回家做饭。”
郑人长叹一口气:“为什么我想买一双鞋,就这么难呢?老天爷太不公平了!”
周围的人听了哈哈大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变通,如果只局限于一种方法,事情就会很难做成,甚至,还会闹个大笑话,就像郑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