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老师教我们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我们跟着摇头晃脑地背着,却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并不解其中的含义。到大了一些,小学老师和我们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她的眼中隐约有泪光闪烁,我却依然不懂。是啊,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的我,没有离别更无须远行,又怎能体会“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愁思?至于“亲不待”,那就更遥远了,遥远到我从未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妈妈还那么年轻,她的眼角没有皱纹,秀发依然乌黑,脊背挺直,仿佛可以担起天地。
我就抱着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坦然地享受着母亲的照顾,不要说思考如何回报了,我甚至将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直到三年级,老师布置了一项简单的家庭作业——给妈妈洗脚并拍一张照片。
回到家,做完了其他作业,只剩下“洗脚”了,我心里觉得有些别扭,但为了完成作业,我硬着头皮对正在收拾房间的妈妈说:“妈,学校布置的作业,让我们给母亲洗洗脚,还要拍照。”母亲的表情有点错愕,她摆摆手拒绝了。她说不自在,觉得没有那种必要。爸爸在一旁说从小到大你为儿子洗了多少次脚,今天让他洗一次又怎么了。母亲才勉强同意了。
于是,我打来洗脚水,把母亲的脚慢慢地放在盆里,当我的手触及母亲脚的一刹那,我感觉自己的心忽然咚咚咚
地跳个不停,像是受到了强烈的地震:这并不是一双细腻柔软的脚,脚底有粗糙的茧。就是这样一双脚,妈妈靠它支撑起整个家。它看上去柔弱,但其实很坚强,它日日夜夜地奔波,操劳,从没有半句怨言。母亲的双脚曾背着我在医院的楼梯间奔波,曾在风雨来临时为我送来雨伞,曾在我忘带作业时,毫无怨言的将作业送到学校……我眼眶热热的,是水盆里的水太热了熏眼睛吗?我抬起头,母亲的脸映入了眼帘。
我看到了她眼角细细的皱纹,岁月终究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我心里一酸,小声地问:水,还合适吗?我的声音如蚊子的叫声一样,母亲却听见了说,她说,刚刚合适。我嘴唇蠕动着,我似乎有很多话想说,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只好又把头深深地埋下去,先前的别扭忽然就消失了,我用手撩起水细细地清洗着,然后再轻轻地给母亲脚背脚底做按摩,我的动作并不熟练,也不专业,甚至有些笨拙,但我做得非常认真,仿佛这样我就把内心的愧疚和酸楚都冲洗干净。
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我们却把它们做的事当成了理所当然。我又为她做过什么呢?我明白了,我做了太少太少,我的爱和父母对我的爱比起来是多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啊。他们给予我丰富的物质条件,无微不至的精神关怀,我能做的又有什么呢?唯有努力学习,快快长大才能回报母亲之万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