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饺子,是一种做到极致的手工,更是一种爱的传承。
小时候,笨手笨脚,但是对吃东西可是一点都不马虎的。曾经,早餐总是喝粥,但是如果能碰上一两次奶奶做的饺子,那也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了。
奶奶做的饺子,不失一些朴实的味道。奶奶从小过的就是农人的生活,不像我们一样,要自己做一些手工活,就大叫烦,像手工食物之类的,更也是懒得做,常常都是用来买的。奶奶却不一样,她就喜欢给自己找事做,皮皱巴巴、长满斑点的手一点也闲不来。
奶奶包饺子,总会引来小时候的我好奇的目光,我总是呆在奶奶身边,用手托着脑袋呆呼呼地感叹:“哇,这个饺子皮真好看,能不能吃呀?”奶奶总会笑眯眯地说:“傻瓜,你还没做呢,肉都没包进去怎么吃呀?你不要一天到晚就想着不劳而获,我们要用自己的手工去换取食物。”接下来,就是讲一大堆奶奶小时候的故事。我总是不耐烦:“好啦好啦,我知道啦!”奶奶也不介意,微笑着继续包饺子。
奶奶的手法很娴熟,完全不像我们年轻人的手一样碰到个饺子皮都让它给溜走。在奶奶手里的东西仿佛都像长了脑袋一样,乖乖地听着奶奶的话,一刻也不敢动。奶奶先拿起一块白色的上面还有一些粉的饺子皮,然后轻轻地把它沾上一点水,一滴水在奶奶手上都那么听话,不会粘来粘去。接着奶奶用小勺子兜起一小块肉,放在饺子皮上面,我小时候不知道怎么想的,觉得像一个城堡。然后奶奶轻轻地摸一摸饺子皮,再慢慢地把它给揉上,用饺子皮把肉给完完整整地包在里面,再稍微用一点力把两边饺子皮黏在一起的部分慢慢地多粘住一点,从我这个小孩的角度看上去,完全已经天衣无缝了,好像这并不是粘上去的,而是本来就在那的。
我是一个好奇宝宝,这种东西怎么能少得了我呢?我百般求
奶奶给我玩一玩,奶奶终于同意了。于是我便学着奶奶的样子看起来像一个老手一样拿起一块饺子皮。饺子皮滑溜溜的,在我手上还没停留一秒就逃走了,我不泄气,便沾了一点水,又粘乎乎的手把它固定住。然后再放上肉,这肉还没到上面呢,我这还没熟练到家的筷子技术就已经把肉给掉在桌子上了,我无奈,之后又使劲夹到饺子皮上。我在外圈涂了一点点水,然后把饺子皮粘合在一起,哎呀,糟了,漏馅了,里面的肉的油都挤出来了。
我很不开心,直接把饺子一扔,等待奶奶的表情。奶奶一点都不生气,她抓住我的手,摸摸我的头,笑眯眯地说:“没事的,我教你。”于是两个粗糙的大手放在了我柔软的小手上面,手把手教我怎么弄。我就很奇怪了,明明都是一样的步骤,为什么奶奶做得比我好?可是我不服气不行,奶奶就是这么厉害,谁叫奶奶小时候学的功夫比我多,下的功夫比我深,明白吃苦,明白劳动的财富,才会成就出这样朴素实在的奶奶。
最后,入锅,出锅。奶奶每当端出来一碗热腾腾的饺子,都是对我来说最大的惊喜。也许是因为我对那块两边饺子皮粘合的地方“情有独钟”,所以我总是先去咬那儿,可是味道还挺不错呢,又软又粘,在我的舌尖上,留下了一种难以忘怀的味道。再说这肉,也是相当不错了,外面的皮粘粘的,里面的肉香香的。对我这个吃货来说,可以说是十分开心了。
和奶奶在一起吃饺子的时光,也是我开心的时光。奶奶总是催促我多吃一点,结果我一吃就吃撑了,奶奶总是摸着我的小脸,说:“好啊,我明天再跟你做!”这也是让我十分激动的一点,因为我还可以玩饺子喽!
奶奶的饺子,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手工活儿,更是一种爱的传承,这种传承里,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朴实,还有奶奶那流露指尖的无限的劳动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