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春天,是万物复苏之时,也是播种的大好时机。
生在繁华都市的我当然对这些没有太多的印象,只能从电视上看见:沉睡了一个冬天的梯田刚刚苏醒,透过清晨的阳光,远远地看见一个人牵着一头拉犁的老牛,踩着没过小腿的水,翻新着一个冬天未整理的水田,为不久之后的播种做准备。
谁都知道,种地最忌讳的事,莫过于误了农时。误了农时,意味着这一年将颗粒无收,这对于依赖种地吃饭的农民来说,是一件极为绝望的事,而且是一件无法挽救的事——我们怎么可能大热天的去插秧呢?插了也活不成嘛。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我们敬爱的班主任经常强调的一点:十三岁之前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过了十三岁再想改变习惯,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十三岁,如果按一个人能活八十岁来类比,这个年龄正处于人生大好春光、茁壮成长之时。继续类比下去,如果我们过了十三岁还无法养成某个好习惯,就如同误了农时,再想养成就不现实了。
不同于农耕的是,人生只有一个春天。准时播种,好习惯的种子就会在心田中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沉甸甸的果实;若是过了春天还不在心田中播种好习惯的种子,你的心田就只能是一块荒地,跟随你的一生却对你没有任何用处。正所谓“习惯决定一生”,大概就是因为这样吧。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因为工作而经常无暇来照看我。于是,她想了一个“懒”主意——在床上堆起“书山”,帮我洗完澡后,便把我扔在床上不
管了。别无选择的我,只能把关注点聚焦在“书山”上。也正因如此,我从小就酷爱看书,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那时的我一定想不到,这个习惯,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多么大的用处。因为喜欢阅读,我的作文水平在不知不觉中稳步提升,经常被当做范文在全班朗读。到五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还经老师推荐,进入了藏龙卧虎的作文班。此外,因为我的阅读面广,我的课外知识积累丰富,许多诸如“联合国是国家还是机构”之类的成人的常识,对我来说不在话下。
我必须感谢我的妈妈。若不是当初她的“懒”主意,我怎能养成这样一个令我受益匪浅的好习惯呢?这个好习惯,在我十三岁之前让我受益,在我十三岁以后,也定将为我的迈步奠定基石。
但是,我也有许多坏习惯,懒惰、拖拉是最显著的两个。就拿写作文来说,明明是上个学期布置的习作,我偏偏拖到寒假来写;明明是寒假布置的习作,我偏偏拖到作文班开课前一天才完成。眼看着十三岁“大限”即将到来,再不驱逐这些坏习惯,更待何时?
所以,从这个学期开始,我给自己定了许多目标:小僧布置的作文,必须在当天完成,最迟必须在第二天修改完毕;平常的作业必须在九点前做完,做完后还要读半个小时英语,做一个小时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