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至贺兰山,沿途一路虽都是晴天,却在山脚下遇到了短暂且罕见的倾盆大雨。乌云笼罩,天光黯淡,电闪雷鸣,雷雨交加,一时间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可转眼间,又变得晴空万里。听导游说,山里刚刚还下了冰雹,所幸没砸伤人。又听他讲,近两天的降雨量能达到全年的四分之一,我不禁感叹起贺兰山气候的多变了。
于青松岭人行吊桥上远眺,山峦叠嶂,雾气层叠,在塞上骄阳的映照下,仿佛在山崖的尽头望见万匹骏马奔腾嘶鸣,抒发着“踏破贺兰山缺”的豪情壮志。一阵清风从山间吹过,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关山月》的古琴旋律,那激越昂扬又略含苍凉悲壮的声音回荡在峦山间……。
忽见不远处一个不起眼的小黑点,正灵活地在陡峭的山石上辗转腾跳,几乎是直立行走,如履平地,极为轻盈。定睛一看,原来是只岩羊,皮毛颜色与山上碎石融为一体,怪不
/
得乍一看认不出。
我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那是只极为瘦小的岩羊,真的可以用皮包骨头来形容。贺兰山沿袭了西北地区一贯的干旱气候,水草并不丰盛。山壁陡峭,碎石林立,而岩羊却能在此行走如飞,纵然是气候恶劣,它们也从不退缩,坚韧地在此顽强生存,代代繁衍。
我曾多次在各类书籍中读到这类动物,它们以青草、小灌木、苔藓为主要食物,冬季啃食枯草。为了少的可怜的食物和活着的尊严,它依然在山崖边奔走。它不像家养的羊,屈服于人类和环境,稍有风吹草动就咩咩地叫。它们是不吃嗟来之食的,哪怕食不饱,它们的头也总是昂着,不自由,毋宁死!
它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生,云淡风轻也是一生,卑躬屈膝是一辈子,潇洒坦荡也是一辈子。但它们却选择了后者,选择了精神上的满足,把自己的足迹印刻在悬崖峭壁间,成为大山的灵魂,崖壁上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