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别出的洞天、交错的人物在此相遇,更有泡沫般亮丽的理想,宛如太阳光芒万丈的哲理,与书相见,真好,读书真好。
——题记
朦朦胧胧的孩提时代,父母就教我读书了。深夜时分,熄灭的万家灯火被染上了一丝寂寞和冷清,小火炉似的台灯在书房内洒下一小片温暖的橘黄色色调,妈妈将我侧抱在右手臂上,柔声低语的教我认字,摸着我的头给我讲着书上的故事。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我学会了读书。
七八岁时的阅读,大多是在白天最亮堂的时候,正襟危坐在书桌一旁,伴着大人们的一指一点,大声的朗读着那些自己怎么也无法理解的唐诗,或是对着四大名著摆出一幅摇头晃脑的姿态。儿童的心不可能被陌生的文字拴住。于是,读到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时便像顽猴一样给父母一棒,之后嬉笑着接受处罚。虽然从没有读懂过书中的情怀,但其过程中存在的欢声笑语也算得上是阅读的一份伴手礼。
十一二岁时读书,往往只注重情节,比如萧红的《呼兰河传》,我记忆犹新的是小说中刻画的那些愚昧的人物,笑话他们用的膏药一张可以贴上三四月,用筷子碰一下豆腐便可以吃上三四大海碗的饭,却不曾了解到其中的深沉疼痛与悲哀。这样停留在表面的阅读与小说却十分的和怡,玄幻的仙人、精细的科幻飞船,当然也包括金碧辉煌的豪宅
、飞檐走壁的特工,都曾无数次闯入我的梦来,这样的兴奋与激动,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虽然肤浅愚笨,但却是前所未有的轻松。
最近的一次阅读是在两天前,我从染上应考色彩的下半期中抽出难得的“浮生半日闲”,伴着通透的火烧云又一次坐在书桌前看书,读的是芥川龙之介的《橘子》。冰冷的冬日,阴暗的天,昏黄的不见生机的车厢,寂寞无趣的作者和其对面脏乱的同车女佣人都显得无比沉重,正如压抑的两点一线的初三生活,平凡枯燥,却又劳累,就像机器一样周而复始的重复工作,只能看着时光从教室的缝隙里逃走。但随后出现的,在苍茫的夜色下像小鸟一样欢叫的女佣人的三个弟弟,他们童稚的笑和女佣人为犒劳弟弟所抛出的鲜艳橘子,却如同金黄的阳光一样,在绝望的天空之下,显得灿灿生辉,就算是挣扎在生存边缘间也会见到,体验到这样小而真实的温暖瞬间吧!读书所获得的感动,我确实收到了。
我从很小便开始读书,渐渐地,从中明白了悲欢,明白了爱恨,明白了绝望中的挣扎,无为中的成就,悲伤中的鼓舞,也明白了快乐后的痛苦,笑容下的眼泪,这些我没有体验过的复杂情感都是书教给我的,我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事,这些事是我内心中美好的回忆;我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长大,也明白了正义和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