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一个不起眼的村子,因为家里贫困,没有足够的粮食充饥,以至于比别的孩子瘦上两三圈,羸弱、自卑、沉默……似乎不具有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任何天性。
儿时,我总倚在村前的桂花树下,渴慕地望着在田间劳作的人们在地里蹦蹦跳跳,与我年纪相仿的孩子们,似乎认定了这样卑微的人无法融入,我也在心中为自己默默打上了无法抹去的阴影,从不做任何尝试,总是沉默着,沉默着,被遗忘在角落。
好在上天是公平的,长大一些,沉默的我似乎也找到了一项自己所擅长的事——学习。并不聪明,但却拼了命似的努力,遇到难题,一点点攻克;有题不会,一点点钻研。我收起了儿时的那颗向往之心,用成绩在所有人面前刷出了存在感,终于,初二那年,被告知可以转学到县里最好的初中。
然而我并不自信,似乎又认定自己会落后于人后,会为父母增加负担,转学的前一日,我攥着转学通知书,默默地倚在那棵桂花树下,目光呆滞地看着田地,正值农家丰收季,农民们用扁担挑起自家的果实,脸上溢满笑容。在田里的角落处,我看见了自己的父母,只见他们正费力地扛起两筐装满玉米的筐,父亲通红的脸上豆大的汗珠正在滴落,脖子上的白毛巾既皱又脏,肩头上的重担压得他
不得不弓着腰,缓慢艰难地走着,母亲则跟在身后,默默背着收割的工具,虽说只有一个筐,可仍走得十分费力。近年来,我忙于学习,殊不知,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缓慢,却挑起了对子女的殷殷期盼与精神脊梁,再看旁边,有的农家中的孩子、老人一齐上阵,互相帮忙,笑声一片,在闲聊与笑声的嘈杂中,仿佛看到了那个总倚在桂花树下、冷漠无言的自己,一时间悔恨、懊恼、心酸、伤心交织于一起,别人可以做,我也一定可以!我以平生最快的速度跑到父母身边,用瘦弱的身体扛起了身旁的扁担,知道,肩头沉甸甸的,不是重量,而是责任。
第二天,我准时站在了那所初中的门口,望着来来往往,谈笑聊天的同学,犹豫片刻,便踏入了校门。从那刻起,我便下定决心:别人会的,我也可以。于是,课堂上多了一个积极踊跃的身影;操场上,多了一个奋力奔跑的足迹;田地间,多了一个摇晃着挑担的青春少年。别人可以的,自己也行!用那颗决心与不服输的态度激发了自己无数潜能……
阳光刚好打了个圈,将风温柔地揽过腰,杏黄色的雨不住地下,学业有成的我,望着站在桂花树下却与过去的自己相差了一句“我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