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阵腊梅飘香,温和了时光,惊艳了岁月。从前只有我一人散步的小路,元宵节的前两天,却多了一个卖花灯的摊位,一个老人,两个篮子,几卷彩纸,几根竹条,周围却没什么围观的人。
“妈妈,给我买个兔子灯吧!”
“纸糊的,多不好看。”
“可是我觉得好看呀!”
童真的声音平抚我纷乱的思绪,高大的香樟树下,老人就那样安闲地侍弄手中尚未完成的兔子灯,不吆喝,也不四处张望,仿佛周围的一切跟他没有什么关系。他以一个舒适的姿势倚着树干,宽大的树荫遮不住他嘴角恬淡的笑容。
一双修长的手中,长短、粗细不一的竹条被轻松地旋转、弯曲,看似坚硬的竹条不一会儿就服服帖帖地组成了一只兔子的框架。末
了,老人微微探手,低头,细细裁下一大张洁白的纸,在兔子的耳朵上认真比划一番,用大拇指轻轻按住纸的末端,另一只手将纸拉直、展平、固定,小指小心地蘸了点浆糊,夹紧白纸在框架上一划,就轻松地糊上了兔耳。老人十指如飞,整个动作行云流水、连贯自如。不一会儿,一个可爱的兔子灯便完成了。
“爷爷,您的手真巧啊!”我隐隐觉得,这洁白朴素、不加修饰的兔子灯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嘿,哪里!这种手艺老了,丢掉怪可惜的!”
老人的目光中,写满了执着。
一个小小的兔子灯背后,是正在淡化的传统文化。传统,是要被一代代传承下去的;它是一份坚守、一份执着、一份信仰;它随生而生,永不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