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三毛的照片了,她披着长长的头发赤脚坐着,脸上露出顽皮的笑容,旁边则是贾平凹的一篇《埋葬三毛的灵魂》,它们配合在一起不知道是合适还是不合适。
小时候认为自己有些象三毛——作文不错,数学却不好。不过庆幸的是,我没有碰到一个用墨水在眼睛周围为我画零蛋的老师。也许太崇拜三毛了,有一段时间总去分析她,可到头来“好”或“不好”都谈不上,只能说她是个飘忽的、在天涯海角留下踪迹的神秘女子。
三毛的作品很有年龄感,写小时侯,就象一个笨笨的小孩,再大些便有了少女情怀,然后就成了一个妇人型的,很形象,每次都有同感,就好似爱看漫画的人看朱德庸的漫画似的。
/
人之感。可三毛是个不加修饰、我行我素的人。如果这两个不在一个年代的人相遇,那么我敢保证,三毛准敢在张爱玲锋利的目光下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也许还是穿着凉鞋,披着睡衣的不加修饰的样子。
我不敢看三毛后期写的文章,语言虽平淡,却真切,却恐怖,比鬼故事更令人毛骨悚然。就在这种恐怖中,三毛自杀了八次,终于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人生。从此,台湾少了一个不加修饰的女儿,马德里少了一个不顺眼的媳妇,撒哈拉少了一位真正欣赏它的女作家。
我终于明白了贾平凹的文章为什么和三毛的照片在一块不合适了。是因为三毛的笑,这样写等于在埋葬三毛,扼杀三毛。
三毛,不要用漂泊不定的灵魂为你的家人辞别了,快去寻找荷西,去寻找你难忘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