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寻常的地方,竟有仙境一般的美景,诗一般的故事。行走在淮安,我有些感喟。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淮安人,竟不知从小常走的那条平常的东长街,有如此悠长的历史。
翻着手中的资料,十分疑惑地看着这个小小的巷子——水巷口。这里曾住着一位画家,竟与郑板桥齐名,扬州八怪之一。
雾气蒙蒙,凉凉的水丝像一张面纱,浓浓地将我们裹着,吸入鼻间,不禁打了个寒颤。脚下踩着碎石子,映入眼帘的景却十分陌生了。这是东长街吗?我不由问道,其他同学也露出和我一样的表情。那么有名的画家会住在这个小巷中?
右折左拐,巷子愈发狭窄,似乎要隐藏些什么秘密。我们不禁加快了脚步,想一探究竟。走着走着,耳边似乎听见了叶子互相摩擦的沙沙声,呢喃如蝇。跨入一个门槛,大家都不禁“哇”地感叹了,这个小巷里竟容纳着一汪秋水,一丛苇荡。
深秋了,一荡芦苇蜕去了一衣青翠
欲滴的华裳,寒酸地捆在一起,一派秋的萧瑟。放眼望去,一片绿色与黄色错杂交映。这是生命交替的场景,没有盛开,只有衰败。然而,有一种东西却没有因为历史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而变化,那就是画家坚守清贫的秉性和对艺术的追求。
那时,边寿民在塘边搭了一个小屋——“苇间书屋”。每到秋叶染林,芦花漫天,边寿民就在这江淮河岸画这秋色,画这苇荡,画嬉戏的芦雁。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融铸风骨,苍浑生动,古朴奔逸。
伫立在寂寥的苇岸边,一阵风吹来,芦苇纤纤摆动。在芦花飘飞中,不由想起这位古怪的画家边寿民。想到他清高的性格,想到他画芦苇的痴情,想到他文武双全侠肝义胆,想到他淡泊名利云游四海。我似乎看到了他恬淡的笑颜。
小巷悠悠,我情思万千,柔软的的心灵浸在这片苍苍苇荡中,浸这段诗情画意的历史中,浸在一位充满魅力的画家的灵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