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绿林中三五家,短墙半露小桃花。客行马上多春日,特叩柴门觅一茶。”这诗没有《蚕妇吟》中“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的辛辣讽刺;没有《武夷山中》那“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的苍凉沉郁,而是饱含温情与质朴,在述说着那一个恬静的小镇——感德。
当我踏入茶王公祠,扑面而来的是扑鼻的香火味。面前供奉着茶王公像,而垫上跪着两个人:一个妇女双眼紧闭,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而她的小儿子,大概四五岁的样子,也学着母亲,安分地跪在神像前,合十的小手不断摆动着。
偏堂里一张桌子,几个人正泡着茶,见到我们一行人的到来,热情地招呼我们去喝茶。浓浓的茶香在祠堂里蔓延开来。坐下来喝一杯茶,入口微苦,随后回甘,唇齿留香。它宛如一位老者,叙述着他那苦尽甘来的人生。
一杯茶的休憩过后,我踏上二楼,那里也有好几尊神像,桌上供品琳琅满目。朝廊外往下望,我看见一缕缕热气从茶杯里飘出,犹如一个小精灵轻快舞蹈的身影,旋转升腾,转瞬便消失在茶与香火的味道中。
我想
起家乡的小庙,亦是如此:土墙红瓦,香客人来人往。在香火袅袅中,也有从几个守庙老爷爷茶壶中飘出的些许茶香。也像这祠里的人一样,遇到客人就招呼着,寒暄着,为客人斟上一杯茶……一样的质朴,一样的热情;一样的茶香,一样的乡情。
祠外,叶状的梯级茶田包围着祠堂,两边有水泥路可以跻登到茶王公祠外围。沿着台阶向上爬,倒是有很美的景致:一级一级的茶田极富层次感,包围圈由大变小,就如同一片茶叶清晰的脉络。难怪当地人都叫它“茶芯菕”。
走近看看茶树的样子:底部的叶子略大,颜色是浓浓的深绿;中部的叶子虽与底部颜色相差不大,但叶片较小些;只有那新芽最可爱了,蜷曲着身子,怯生生地冒出小脑袋,好像在一点一点地观察着眼前的世界。茶树丛中弥漫着新绿的清香,常有风儿经过,像是要把这茶香带给祠外面的人们,好让他们也来感受这清鲜的气味呀!
优美的景致,清淡的气味,质朴的人民,造就这里淳厚的乡情,赋予这里茗茶的芳香。而这样的芳香,会在这个“感恩尚德”的地方,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