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辩论偷换概念-歧义法:什么意思、例子案例
自然语言的语词或词组往往是多义的。拿汉语中“力”这个词来说吧,就有多种含义:体力、能力、努力、人力、物力、效力、耐力、权力、势力、威力、武力、笔力……
有人说“钱是脏的”,什么意思呢?是说刚印出来的钱是新的,用一段就旧了脏了,还是说“有钱使人变坏”,什么钱都“脏”?前一种是从卫生角度说的,即指不干净;后一种则是从钱的作用而言的。
有一位美国教授参加中国某大学校庆。校长很客气地请他上台讲话。他上台第一句就说:“刚才校长好意思请我讲话……”全会场的人都莫名其妙,场面十分尴尬。
这位美国人可能汉语水平不怎么好,把“好意思”当成“好意”,殊不知二者相去甚远。
下面举几个诡辩的例子:
有意杀人者应处死刑;
行刑者是有意杀人者;
所以,行刑者应处死刑。
这个结论的荒谬性是一目了然的。如果行刑者也要处死,一个一个杀下去,那还了得!行刑者“杀人”,是指依据法律并奉命处决死刑犯,这同滥杀无辜的杀人犯不能相提并论。
象,是动物,所以小象是小动物。
小象虽然比大象小,但也不好说是“小动物”吧,小象总比一只老鼠大吧。在这里,“小”至少有年幼和体积小两种意义。
诸如此类:
师者人也;老师者老人也。
姐者人也,小姐者小人也。
鼠者动物也,老鼠者老动物也。
……
有位老先生,上课对学生说:“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最先答对者有奖,奖品是钢笔一打。”
D同学抢先发言并回答正确。可老先生却无动于衷。
D同学站起来问:“老师,奖品呢?”
老先生慢条斯理地说:“好吧,你现在上来领奖品。”
D同学高高兴兴地走到老师面前。
老先生拿出一支钢笔在D同学头上轻轻一打说:“赏你钢笔一打。”
如果这位老先生是在和学生开玩笑,也算小品一段;如果老先生不想兑现诺言,有意耍赖,那就是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