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姓汪名文娟,人称“汪大人”。别看她瘦瘦小小还长着一张娃娃脸,教起书来一点儿也不含糊,管理起班级来也十分有方。
作为语文老师,汪大人从不循规蹈矩地只教书本内容,将文章中的赏析知识一股脑地全教给我们,让我们回家去背,而是在课上想到哪讲到哪,多数是让同学小组讨论,再汇总在班上一起探讨。对于语文学习,汪老师更注重的是平日的积累。每周的语文早读,总是随即抽同学讲解《世说新语》,《曾国藩家书》也需要同学们挑选语句背诵默写,宋词、现代诗的背默也是少不了的,每周的三篇作文和“录读”作业现在看来已经习以为常。为了跟进时代的脚步,汪老师还在一个软件里研究出了线上测试,以便节约时间,一次测验不好,再做第二次,曾经,一直都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教这么多额外的知识,学完书本不就行了,这样不仅我们烦,老师也累啊!随着知识的一点一点累积,才发现这才是真心对我们好,语文不靠积累真得行不通!
作为一个班主任,汪老师并没有花多长时间在班级管理上,而是将所有事情都分配给同学,大到管理整个班级,小到管理每天的手机收发情况,班中绝大多数同学都有自己的职位。汪老师总是将所有要求都告诉班干,再由班干分配给每一个有任务的同学去执行,而她,只是在暗中默默“
/
监视”着我们,一言不合就耕耘!所谓耕耘为何物?就是“浪费”我们的自习、休息时间用来在《爱的摆渡》(家校联系本)上写关于班中的消息,少则一面,多则以千字计算。她曾经说过,能让我们写作文就是她最开心的事,但我们班又是一个极其容易躁动的班级,经常不能做到老师所提出的要求。汪老师就经常拿我们班和六班比,“别人家的六班怎么就能……你们怎么就不能呢?”为了治治我们这个“老师一走班级就吵”的现象,汪老师还专门请了六班的两位“演员”,排练了一节课的时间,制造出有人在楼梯口跌倒了,让老师快去看一下的假象,而汪老师则事先用手机在讲台口上固定好位置,开启录像模式,结果虽然演得有些破绽,但没有引起同学们的怀疑,我们的“罪行”就在老师手机里暴露地一丝不挂了。为此,汪老师好好地整治了我们一番,在她的调教下,班级的整个风貌变化不少,“初二现象”也没有如约而至。对于这将所有事情托付给同学来做,自己却暗中观察的汪老师,我们是又爱又恨,也终于懂得了她希望我们能成为素质高、自律性、责任心强、成绩又好的“王牌十一班”。
也许汪老师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老师,但她却能帮助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也许一开始我们并不了解汪老师,但在于她的交往中,我们变得更了解、更喜爱、也更崇拜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