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载光阴流逝,世代传承积淀,凝聚成汉语厚重而富有意蕴的脊梁。站在母语的屋檐下,我听见歌者空灵奇妙的吟唱,看见繁星点点发散的光芒,更领会到汉语深自缄默的无言韵味。
我看汉语,看的是它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音韵。
从江浙地带青墙黛瓦间的吴侬软语,到东北三省耿直爽快的东北方言,还有令人费解的客家语,闽南话。中国的汉语以百花齐放的姿态,蜿蜒在神州大地的山川湖海间。老人常说,十里一方言,一个县城内的方言都会有差别。可正因为这些差别,让我们与故土有了斩不断的联系,流落异地他乡的人,在听到熟悉口音那瞬间的热泪盈眶,也因此成为了许多人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看汉语,看的是它点横撇捺间铺陈开的形韵。
从象形字到会意字,从甲骨文到正楷,汉字一点点地出现,演变和发展,到如今,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工具和艺术,更是中国人的骄傲。王羲之“飘若流云,娇若惊龙”的《兰亭集序》,毛泽东笔下挥毫舞墨气势非凡的《沁园春·雪》,无不带给我们视觉上的震撼和审美享受。《汉字的战争》中,“
兵”失去了双腿却不屈不挠,屹立山巅之上,成了顶天立地的“岳”,用形象生动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汉字在形韵上的美好。
我看汉语,看的是它寓情于字深藏功名的意韵。
如果说汉字是在时代的洗礼中打磨出的颗颗明珠,那中华文化便是镶满明珠的传世珍宝。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值得我们每个人珍藏。在这里,愁是“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的绵延悠长,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隐而不发,是“离人心上秋”的缠绵思念。它婉转含蓄时,如闺中静坐的二八少女;他热情豪壮时,是战场上马革裹尸的壮士。无数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笔,在五千年的历史卷轴中勾勒着汉字的意蕴。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有三关,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在今天,无论是宣传方言文化的《中国话》,还是注重书写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亦或是表情达意,吟诵经典的《经典咏流传》,他们都以挺直的身姿告诉世人,汉语的美如浩瀚星海,闪耀在苍穹之上。
我看汉语是中华之宝藏,文化之张扬,华夏之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