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过马拉松的人都知道,在这样的比赛中,最要不得的,是一个“急”字。能最先抵达终点的人,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那些一开始便卯足劲向前冲的,往往半途而废或者功败垂成。
这大概便是“迟钝”的力量。
我们知道,“迟钝”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褒义词,它意味着“慢一拍”,意味着“失去先机”,意味着在关键时刻,与“失败”相随。
这虽没有错,但也不全对。
史蒂芬·霍金,被喻为继爱因斯坦之后物理界又一颗璀璨的巨星。可就是他,21岁时罹患不治之症,被医生断言活不过一年。如今,他已经76岁了。霍金是一个奇迹,在生命的最黑暗日子来临之时,他从不曾放任自己跌入深渊,而是一直在努力地自我“拉扯”并用尽全力冲生活微笑……
他是如此伟大,但他的伟大并不只在于他的成就。
什么造就了霍金?他的头脑,他的意志力和乐观态度……但还有不能忽视的一点——他的“迟钝”。21岁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他却只能无助地蜷缩在轮椅上度过余生,“渐冻症”一点一点地剥夺他身体的自主能力
,清醒却无能为力,这是怎样长久而残忍的折磨?面对厄运的来袭,他肉体感官的“迟钝”却在他与现实欲望之间树起了一道坚墙,挡住了诱惑的“惊天巨浪”,同时也升腾了“纵使身处果核之中,也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的傲气。
与这样的“迟钝”成对立面的,是“敏感”。曹操的敏感让他误杀一片赤诚之心的友人,因此,纵然他有惊世之才,那个“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曹阿瞒也为后人所不齿。近年来青少年轻生事件高发,自杀
的学生比例年年攀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其中便有“敏感”作祟。人年少时心智尚未健全,性格比较脆弱,导致较强的敏感性。这种敏感往往会放大他人的“恶意”,同学口角、长辈责备,成绩下降等常常都可能会使他们走上一条偏激之路。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电影《等风来》里说,很多时候,你其实并不需要多做什么,你只要待在原地,静静地等风来。
不要你高瞻远瞩,不要你先发制人,有些时候,你可以迟一点,钝一些,长路漫浩浩,不着急,慢慢走,慢慢地等一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