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塘前玉兰,四月西堤赏柳,五月湖上泛舟,六月接天莲叶,腊月皑皑白雪。”从小,春夏秋冬的颐和园就留下了我的足迹。
也许,在湖边漫步的身影与湖水本就是一种缘;也许,抬头仰望垂柳的身影与这柳树本就是一种缘;也许,大雪中留下脚印的身影与这雪本就是一种缘。也许,我与颐和园的缘分从未出生起就从未断过。
那个春日里在颐和园湖泊上划船的人是我,那个夏日里在杨柳下乘凉的人是我,那个秋日里爬佛香阁累得气喘的人是我,那个冬日里在冰面上玩耍的人也是我。
颐和园固然很美,但它的桥尤甚,她们的美不惊艳却是在岁月中沉淀的美。她们以无声的语言,诉说着一段段往事。玉带桥如她的名字一般美,桥身由青石和汉白玉砌成,桥头有着乾隆皇帝的御题:“螺黛一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多”。还有一座桥,便是镜桥了。她的名字出自李白的“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她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桥,她上面多了一个八柱的亭,显得更加端庄大气。桥的倒影在众多莲叶中若隐若现,似还在随着微风摇动。
颐和园的长廊是炎夏乘凉的好地方,那里的四座亭子更是为着燥热的夏天增加了一抹安静祥和。那里有象征着春的留佳亭,象征着夏的寄澜
/
亭,象征着秋的秋水亭,象征着东的清遥亭。长廊像是一个没有尽头的画廊,像一条彩带,曲折多变,将众多景色连接。长廊上面的四座重檐八角亭的名字更是每一座都出自一首诗:“日见耳闻食无尽,每当佳处合留余”“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一碧春清万里波,近遥哪与近如何”。
若问颐和园中哪个地方与自然环境结合得最妙,那我必然会回答是万寿山和依附着它的建筑群了。好像颐和园中所有代表景物都聚集于此:佛香阁、宝云阁、写秋轩、排云殿等等。万寿山身上,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挖掘出一袋装满宝物的石翁,因此元朝名曰瓮山,山前有湖,名曰瓮山泊。“清漪水色从新秀,万寿山光即渐融”便是对它最好的形容了吧。
雨落,湖面泛起一阵涟漪。打散了耀眼的荷花,也打散了水中的游鱼,却让这园子更显动人。灰蒙蒙的天空,让对面的景色不再清晰,我却更喜欢这份神秘,因为这让人陶醉与痴迷。
雪洒,轻薄的冰面盖上一件新衣,现在冰面还没有冻实呢!也就只好站在湖面看那雪花越来越大,湖面越来越白,听那寒风越来越猛,但这已足以将心填满。因为它,太美,太美!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这里是我命中注定的老地方,一生有缘,便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