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使人明智,阅读使人理性。阅读是打开真理之门的钥匙,阅读是对他人心灵的理解及慰问,是精神力量传递的媒介。阅读,真好!
欣赏名画是一种阅读,通过画作,可以看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浏览书籍也是一种阅读,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领悟音乐也是一种阅读,聆听旋律可以领悟作者所处的那个遥远时代的音乐世界。感悟音乐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
最近,我在听肖邦的夜曲。我喜欢他夜曲的风格,宁静而忧伤,那种安静的感觉,总是抚慰着我焦躁不安的心,让我回复平静。光是听曲子是不够的,我毫不犹豫地认真练起了这首曲子,没过几天就可以完整地弹下来,但流畅之余,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上钢琴课时,我和老师谈起这件事情,说明内心的疑虑和不解,然后弹了一遍曲子。老师几乎是在我弹完的一刹那间说道:‘用心去听,然后用心领悟,再用心去弹,手指不能下意识地触键,而是带着你的感情去弹奏’。下课后,思索了半天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会话。“我确实用心练了,为什么老师还是觉得我没有带着情感去弹?”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我边听着贝
多芬的《“悲怆”大奏鸣曲》,边搜索着贝多芬的资料,突然看到一幅画,画面上,贝多芬手持着笔和琴谱,满脸的皱纹如雕刻般突兀,写着岁月的艰辛和沧桑,但深邃的眼睛里透出的如刀锋般锋利的眼神,显示着不屈不饶的抗争和坚韧,莫名地与此时的旋律有着奇妙的融合感。难道伤到深处是坚毅?脑海中浮现一个男人的身影,一只手奋力地去扼住什么,那也许是命运的咽喉吧。此时,我才切身体会到《“悲怆”》对贝多芬身世的概括是如此的贴切。也就是在这一瞬间,如梦初醒一般,顿悟了老师的那句话“用心去弹”。“每一首曲子都是一个作曲家心灵的投影,而弹奏曲子的人,要真正理解作曲家当时创作的心情,反应到曲子中,才能赋予一首曲子的灵魂。”
再去听肖邦的夜曲,惆怅的感觉在心头荡漾,“也许这就是他那时的心情吧”,我猜测着。坐在钢琴前,又弹奏了一遍,才明白了“下意识触键”的意思,不能为弹奏音符而弹奏,而要理解作曲家当时作曲时的背景,用心赋予曲子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