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古老的造纸作坊
我们村子里,有一个古老的造纸作坊,直到70年代才毁掉。如果能保存到现在,那将是文化遗产了。土地改革前,它属于我的“老爷爷”家的。他家有100多亩竹林,竹子可以造纸,于是他家就建了这座造纸作坊。
作坊建在山村中间的小溪边的大路旁,距村庄的住房200多米,取水排水、交通运输都很方便。六七间茅房,一字儿排开,有牛碾房、石碓房、造纸房、仓库、宿舍等。
牛碾房是两间没墙壁的房子。石槽排列成一个圆圈,圆心立根能转动的圆柱,一根能转动的木头连着放在石槽中的石滚,这就是石碾。它的动力是牛。用绳子把石滚与牛轭连起来,把牛轭套在牛肩上,蒙上牛的眼睛,牛一走动,石滚就在碾槽中滚动。造纸作坊用它来碾碎造纸原料——沤烂了的竹子;平时,人们用它来碾米——那时可没有打米机啊。
把竹子碾碎的另一种工具就是石碓(这种工具,在韶山毛泽东故居和花明楼刘少奇故居都有陈列)。一个石臼,加上一个碓,一般用脚踩。但造纸作坊有一个靠水力带动的石碓,那是我“老爷爷”的小儿子——进爷——发明的。他给小溪筑一个坝,以提高水位,形成落差。把石碓装在坝下,在原来人们踩脚的那地方斜着装上个大竹筒,再在坝上正对着大竹筒装个引水的小竹筒。打开阀门,水顺着小竹筒流进大竹筒,流满后,由于重力作用大竹筒下压,石碓上升,竹筒的水倒出,石碓下砸,如此反复不停。我们都认为进爷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
作坊前,有四个一人多深的很大很大的水凼,是用来沤制造纸原料的。
造纸原料主要是新生的嫩竹,也可以用稻草、麦秸、笋壳。
把嫩竹砍来,破开、锯断,很规则的码在凼子里,码一层放一层石灰,码满后放满水,沤它几个月。然后洗净、剁细、碾碎、漂白,制成纸浆,再一张一张地做成纸,工序要好几十道,真的不简单!
到了造纸的季节,我和小伙伴们经常来造纸作坊玩,有时帮他们赶赶牛,但真正的目的是想坐坐“牛车”——坐到由牛拉动的碾子上玩。
我很想念那古老的造纸作坊,想念它给我的童年带来的欢乐,现在更想念它那古老甚至原始的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