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待诗词如初恋的人们
对央视素来蔑视的我,唯对诗词、成语这场嘉年华盛宴刮目相看,也只有此刻“我俩”才可俯仰千秋,相视而笑。
《中国诗词大会》精彩纷呈的展示;群情鼎沸的共鸣;高潮迭起的浪花,抚摸着我们的肌肤;跳动着我们的脉博;感染着我们的身心……重拾诗词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传承、挚爱,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怀、品位、墨香。
许多来自《平凡的世界》的选手仅凭对诗词一腔热忱与执著,诠释解读注脚了“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从而仰望星空,守护精神家园。
梨花体羊羔体“蓝瘦香菇”固能娱悦感官,快感一时,无才思之杨花榆荚,惟逞强喧哗漫天于暮春“作雪飞” ,快餐零食仅以填饱,营养缺席,终系夏虫笃于时;井蛙拘于虚;曲士束于教。
近代咄咄逼人的欧风美雨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传统文化因西洋文明大举进攻节节失利风雨飘摇,“笑问客从何处来”的中华文化在 “冲天香阵透长安”异域文化前黯然失色相形见绌,致使今天出现“维雀有巢,维鸠居上”之尴尬局面。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文化遭遇外来文化来袭时,除与时俱进洋为中用外,理应着力于夯实民族文化基石,植根本土,尤其是经典文化发掘内涵,与时俱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古为今用。“本土与舶来齐飞,古今互滋合一体”, 然后方能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诗词是我们的精神密码,从来不需要想起也永远不会忘记,通过这个密码我们就能轻而易举进入文化灵魂隧道,穿越时空,重温磅礴的盛唐“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呼吸内敛的两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贞操;“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的无眠;“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雄浑……亦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返璞归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水怡情;“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你侬我侬……诗词《清明上河图》里囊括了“杏花春雨”的江南,“大漠孤烟”的塞北;“山抹微云” 的乡间,“烟柳画桥”的都市;“大江东去”的前世,“山形依旧”的今生,诗意盎然,词曲芬芳。斜风细雨,气势恢宏;低斟浅唱,壮怀激烈;追终慎远,宛然在目,一应俱全尽入彀中,千年往事凭诗见。
如此富有诗词于我则擦肩而过失之交臂,一如在不懂爱情的年纪,遇到最好的爱情,未予珍惜,使之暴殄,如今长歌当哭“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此刻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
PS:发在本人公众号上的是全版本,这是一部分;在凯迪社区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