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猿相揖别后,我们人类就处于种种矛盾之中,但万千矛盾概括起来,不外乎三种: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身的矛盾,这三种矛盾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我们只有逐渐认知这三大矛盾并想办法日益改善并解决它,才可能早日臻于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想境界,就今日,我主要想谈谈人与自然的矛盾。
人与自然的矛盾就是人们生存上的矛盾,物质需求的矛盾,我们在享受大自然种种恩赐的同时,又不得不承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灾害和压力。
生态只能就局部而言,其实生态原本就不平衡,地球上百分之七十是水,只有百分之三十是陆地,而陆地上的生态也是有好有坏,生存环境,优劣各半。就拿我国来说,南方多雨,北方干旱,江浙沿海多平地少矿藏,西北西南多矿藏少平地,南方植被多,西北多光秃,低纬度炎热难耐,高纬度寒冷而少日照,贵州地区:“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青藏高寒缺氧,人们为了调节这种不平衡,想出了许多互补的原理,例如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这种不平衡。
野生的植物,动物早已满足不了人们的生存需要了,兽皮,山洞难以抵御外界的严寒,人们居无定所,这是原始社会,人们只能靠打猎为生,进入了奴隶社会,随着青铜,铁器的发明,人们的劳动工具和技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粮食开始有了结余,但出现了剥削制度,大部分人还是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很长一段日子里,人们只是望天吃饭,唐朝宰相李绅作悯农一诗,感叹百姓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千万年以来,民以食为天,填饱肚子始终是一大难题,所以迄今为止,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你吃了吗”?并称找工作为“找饭碗”,丢工作为“砸饭碗”直至20世纪,部分发达国家的公民可能才实现温饱,并出现了一批富翁。但即使是21世纪的今天,依旧有很多人无法解决温饱问题。据统计,全球半数人口一天靠不到2美元生活,10亿人一天的生活费不足1美元,10亿多人晚上饿着肚子睡觉,四分之一的人喝不到纯净的水,约1.3亿儿童从来没有上过学,每年约1000万儿童死于原本可以抵御的疾病。许多人看不见蓝天与阳光,生活环境脏,乱,差,有病无钱医治,住在危房里,甚至无房可住。
地球除了生态环境不尽如人意外,还有很多自然灾害,时有旱灾,风灾,雪灾,震灾,瘟疫等自然灾害发生,给灾区居民造成重大损失,甚至是毁灭性的灾害。黄河近3000年来决堤1500多次,平均两年一次,地震,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平均每7秒1次,约有100次造成伤害,中国近130年来,发生7.8级以上特大地震10多次,平均每10年1次,1976年唐山大地震,死亡20多万人,重伤近20多万人,大城市被夷为废墟,2008年汶川大地震,死亡9万人,伤员近50万人,物质损耗8500亿元,重建需万亿元以上。
时至今日,历经万千年的拼搏,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在治沙,治水,防震,防疫等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人们也不敢太过于陶醉在战胜自然的喜悦之中,每一次我们与自然斗争的胜利都必然迎来了大自然的报复,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严重影响威胁人类的健康及财产甚至是生命安全。而且人们为了发展生产力,为了眼前的利益,人们过度使用化肥和化工原料又逐渐产生了新的矛盾:植被减少,地球变暖,大河断流,臭氧层被破坏,造成空气,水质,土壤,食物,建材,垃圾,噪音等一系列的污染。与此同时,在不断提高生产力,过度开采的过程中又会出现许多新的事故,矿难,空难,井喷,塌方,车祸,核泄漏等等,剥夺了许许多多鲜活的生命,我国每年仅交通事故一项就有10万人丧生,平均每年死亡300多人,每1分钟有1人致残,人与自然的矛盾和较量正未有穷期,任重而道远。
要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就要学会从自然界中获取充足的生活原料,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满足物质需要,就是要战胜自然灾害,增强抗灾能力从而将灾害程度控制在最低范围内。除此之外,我们应当改造环境并且美化它们,使环境与我们人类和谐相处。因此,我们必须要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生物学家米丘林说:“我们不能坐待大自然的恩赐,我们应当向大自然争取。”但这种争取并非是让我们掠夺,我们在争取的同时必须要兼顾生态文明,考虑可持续发展。北宋思想家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他前年之前便意识到我们应该和大自然成为好朋友,做到“天人合一”。1960年初,西方有识之士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看到了“增长的极限”,“寂静的春天”,为之醒悟,于是走出误区,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
要建设生态文明应该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了发达的生产力,发达的生产力给我们带来了充足优质的食物,凉暖合身的衣物,便捷的交通环境,宽敞舒适的住房,青山绿水的人间天堂。科学技术带来的机械化,自动化,便捷化,智能化,使我们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增高,工时缩短,工作变得轻松,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我们有了较多的时间去学习,观光,旅游,把整个世界当成了后花园。依靠科学技术,我们不断扩展了生活的空间,丰富了生活的内容,延长了生命的时间,提高了生活的质量,也大大提高了我们生活的幸福指数。
科学技术带来的效率不是简单的和数,倍数,指数,它让人们具有神话般的“千里眼、顺风耳”,使人类“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梦想成真。科学技术不断破解神话玄机,不断增强人类力量,不断增添希望之光。如今的电脑网络,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地球融为一村,世界融为一体,有一句话叫做天涯若比邻。传统的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农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加上生命科学、遗传性、干细胞遗传与再生医学、认知学、纳米技术、克隆技术、电脑技术、核能技术、航天技术、转基因技术等一大批新兴学科的发展,不断创造出人类过去想都不敢想,甚至无法想象的奇迹。科学技术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极限的突破。总之,科学技术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类自身的巨大力量。科学技术的好处说不完,它的潜力挖不尽,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永无止境,而且它越往前发展,它展示的力量便越大。
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同时发展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因为三者同等重要。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它引导并制约着科学技术,使其不会用偏,出现异化,反过来成为威胁、破坏、毁灭人类的力量。食品、药品及诸多商品的假冒伪劣,用的是科技;生化武器、核武器用的更是尖端科技。就好比一个极其有才华的人想要实现人生价值,行事之间也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制约才行。
要发展科学技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首先还是要发展教育。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任务就是接受教育。全体社会成员通过教育学习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掌握改造自然与管理社会的本领。要践行学习型社会,学习是责任,是一种生活方式,做到学有所成,成有所用,用有所功。
很久以前有一种说法“只有有钱了才能发展教育”这是一种很愚蠢的说法,凡人也能做到。只有在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多拿钱优先发展教育,才叫有远见卓识,才能领导民族较快走出落后困境,后来居上。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正错误,知识改变世界。中国第一个被称为圣人的是教育家孔子,千百年来备受尊敬爱戴的也是孔子,今天作为古代文明的代表走向世界的仍然是教育家孔子。因此从今天的教育投资,可以预见明天的强弱胜负。当然,发展教育,必须是素质教育、科学教育、创新教育而并非是应试教育,填鸭教育。新加坡的口号提得好:“Thinking school,Learning Nation(思考型学校,学习型国家)”。
让我们从大自然的压力中解放出来,让和谐之风吹遍神州大地,让明媚和煦的阳光照耀世间的每个角落,使绝大多数的人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得到自然全面的发展,男士们帅起来,女士们靓起来,人人有书读,立起来,各各有技能,干起来,家家有小车,游起来。笑口常开,乐起来,实现自然的和谐,让我们由衷地为人生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