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于我们:竟是这般的必不可少。尤其是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我们有必要给心灵一方园地,用于忙乱中回顾;其实,有时我们的路走的不是太慢了,而是太快了。
静下心来我们会发觉:生活之于我们,很多时候往往本末倒置,我们希望去做一件事情,其结果并不是想象中的样子。这样的例子生活中很多,譬如,我们想上北大,结果却考上了清华,虽然清华也不孬;譬如我们想往文学上发展,偏偏你的工作却是跟理科有关,正如我们想像中的爱情偏偏在现实中却又是另一番样子。虽然这并不能阻止我们对爱情的信仰。人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年少时人人都是理想者,可等到生活的磨砺所谓丰富时,个个又都成了现实主义者。我们把这归于生活。也会在无奈的时候付之一笑。
大多时候,我们往往无法主宰本身,随波逐流中,知道得到了不少也同时失去了很多。随着年岁的增加,自己都不好意思再提起理想了,不是忘了,而是心麻木了。不是不愿清甘愿浊。在现实面前,你无法突破潘篱云淡风轻。
于是更多的时候我们转向了感官上的享受。不管是曼舞轻歌还是沉湎肉欲的气息。久而久之我们会发现:这些于灵魂并无半点益处,精神依然无处安放,倘若你还有一点自知与清醒的话。也许文化与学问大抵是荒江野老二三人之事。思想者注定要在暗夜里独行。可有时候我们追求的往往并不是文化本身,而是一个较为清晰的自我罢了。
既然生命并不局限在所谓吃吃喝喝上。那就或多或少地保留一点思想也好。
人类有喜群居避凄凉的天性。有社交的必要性。当热闹惯了,同样有独处和安静的需要。这就是往往我们狂欢过后,内心却陷入更加孤独沮丧的境地。人人都需要欢乐,需要被接纳被认可。可人人都又需要独立需要自我。现实对一个人是否成功的评判标准往往笼统在他的地位,拥有的房产,金钱多少。身边是否有一个美艳的伴侣;却往往忽视掉一个人的独立性。思想,还有内心的丰富性。
也许上帝真的公平和慷慨:它给了我们最珍贵的又廉价的阳光和水,明月星辰,大漠山川。给我们生养也让我们赞叹。可是它却无法给人们统一的思想。它能容忍一切世间的残缺,却无法满足人类的一些要求。哲学的诞生也起源于此。现世的我们,越来越发现生活物质丰富的同时,精神却越来越远。甚至已经不能安静地读完一本书,平和地讨论一个问题,甚而无法安然地享受一顿可口的晚餐。大家都在赶路,大家都很忙,彼此凝望一眼的时间都没有。那么滚滚红尘中的我们到底都在追寻什么呢?我们会不会清楚地发觉?繁华的表象下,更多的人把自己弄丢了?
我们还能容忍梦想的存在吗?还能够由衷地赞叹一个人独立的思想和他可爱的想法吗?还能够在独处时发觉自己并找到自己吗?
可是我们不得不悲哀地看到:群居以及社交中的我们,不得不遵循统一的随一性,大家相互礼让和迁就。都把自己掩埋在世俗的认可下。明知媚俗而又不得不媚俗,这样的环境下,一些拥有丰富思想内涵的人也越不得不痛苦。因为当一个人独处时,他往往是自由的,他是他自己,他才会感觉他自身的渺小和伟大。也只有他孤独时:才会感觉在生活中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他才会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调整忙乱的步伐,确定下一步该怎么走。继而,如果一个人喜欢孤独的话,这对他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否则,频繁的社交与从众,只会夺走一个人的自我。事实是:往往精神独立和内心丰富有内涵的人在生活面前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而一个随波逐流的人却得心应手。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但这不足于让人们停止思考的深邃性。同样:一个人在孤独中,完善了自己。
2014-8-24-完稿于龙湖听风居
(本文观点属作者个人观点,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