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如琴湖堤寻思曾经遗失千年的小径。
一颗肃穆苍翠的松树,像一把巨大的阳伞,遮蔽着石门横梁上“花径”两个大字。一副“花开山寺 咏留诗人”的对联引领我走进花径。
两旁是浓郁参天的树木,小径像是一条雨巷,在林中曲折蜿蜒,似在等待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低矮茂密的灌木丛,如一排排匍匐在地的信徒,像是在亲吻白司马留下的足痕;五百株错落有致的桃树,犹如列队的方阵,静待春归的号声。山中已是深秋。导游说,春天里花径两旁盛开的杜鹃花、千日红、桃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山林间弥漫淡淡的花香,空气仿佛沁润着花的芬芳。
循着花径向前。草地上有座伞状红顶园亭,这就是“花径亭”。亭中有一石刻“花径”二字,传说是白居易兴之所至留下的手迹。踏着白司马的足痕,追思白司马的心境。白居易因“越职言事”获罪,被贬江州司马,他的人生,就此也被划分成两个部分。前期,“兼济天下”忧国忧民,作品也多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写得意激气烈。后期,则是“独善其身”,他自己说“面上减除忧喜色 胸中消尽是非心”表现淡泊平和悠闲的情调。可谁知道,这恰恰也是知识分子一种无奈和惆怅。他被贬官,实则冤枉。遭受沉重的打击,心境凄凉,郁愤满怀。期间写出了《琵琶行》的千古绝唱。从瑟瑟的秋风,到冰冷的江月,从天涯沦落的长恨,到泪湿青衫的忧愤,无不诉说着白司马凄凉的心境。白居易一直有忧心不满的情结,任司马闲职后总有退隐之意,崇拜陶渊明,向往“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这一年晚春,他登临庐山,在大林寺前,看见另一片让他心胸豁然开朗的人间仙境。山下,此时已是繁华落尽,而眼前,桃花灿烂,争妍斗艳。陡然间,另一首千古绝唱《大林寺桃花》就这样诞生了: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此时,诗人眼中的桃花仅仅是花吗?那春色只是季节吗?
穿过花径是一花园庭院。一间草堂坐落在绿荫翠竹之中,一条潺潺流水从门前而过,似有曲水流觞之意;一弯池塘,睡莲点点,鱼翔浅底,山色天空倒影其中。以水取静 ,以竹为幽。花拥翠掩的草堂,显得格外高雅恬静。一座白居易的石雕,俯首沉思,似在回顾千年历史。
神游草堂,遐想白司马。夜观繁星点点 听风松和鸣 晨看云起云涌 赏人生风景。
思古人之幽情,慨世事之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