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的故事早已为人们熟知。无独有偶,据《容斋随笔》记载,历史上还有“指鸟为鸾”之事。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年),有一天,天上飞来两只孔雀,栖落在宫城朝堂前,隋炀帝身边的护卫武官高德儒等十余人目睹了这一景观。高德儒灵机一动,隐瞒真相,上奏隋炀帝说,有两只鸾鸟(凤凰的一种)飞落堂前,这是吉祥之兆!而此时孔雀已经飞走,炀帝没法亲眼目睹,高德儒的话也无从验证了。其实,即使是凤凰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隋炀帝却下诏表彰高德儒对隋朝的一片忠诚之心和预知吉祥的才能,提升为朝散大夫,其他与高德儒一起看见“鸾鸟”的几个人只被赐与丝绸数匹而已,区别在哪呢,区别在高德儒有一片如簧之舌。
“指鹿为马”与“指鸟为鸾”相去几百年,但也绝非偶然。我们对比着读读,会发现两都存在一些相同点。一是都发生在昏君身边,二是故事的主人公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三从内容上看都是混淆黑白。然而细加咀嚼又觉得有明显的不同,而且感到“指鸟为鸾”更有意味。
“鹿”与“马”的区别不用说帝王将相,就是目不识丁者也是一目了然的,而且鹿就站在二世面前,而昏昧的二世只“憨笑”而不知赵高的险恶用心,实在可悲可怜。但“指鸟为鸾”就不同,高德儒只不过是把孔雀说成凤凰,相去并不很远,并且,当隋炀帝知道时,孔雀已远走高飞,无可查考。高的狡猾就在于他作了延伸,说是“吉祥之兆”,投合隋炀帝的心理,得以擢升,又不祸及他人,实在狡猾得可以。
“指鹿为马”的事在生活中并不多见,而指鸟为鸾的事是不能不提防的。回想大跃进的时候,有的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不管饿殍遍野,“卫星”一颗颗地上天,地位一级一级地升高,而一些实事求是的人都被作为“白旗”拔了。彭德怀不写那个万言书,我想结局还不至于如此之惨吧。
历史是一面镜子。如果当初隋炀帝听了高德儒的话,不是忙着下诏行赏,而是去看看听听,鸟飞走了也不要紧,看到的人有十多个,难道都像高德儒吗?我想不会,说真话的人还是有的,不是也有人敢在赵高面前据理力争“鹿为鹿,马为马”吗?那样的话,不就会留下这个千古笑柄了。现在像秦二世、隋炀帝那样的干部也许没有了,但高德儒之流可能还没有绝种,他们凭借嘴上功夫,专投领导之好。对于这些人,如果不“听其言而观其行”,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仅仅听听汇报,看看报表,“指鸟为鸾”还会重演。试想,玩手腕和耍嘴皮的人受奖重用,还有谁愿意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