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车而来,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弯曲的乡间公路摇晕了我这一片真诚扶贫的心。
忍耐,继续忍耐,任汽车如何颠簸前行,我相信山路终有尽头,扶贫终会成功。
又一次上山,又一次下山,经过了我所要扶贫村的乡政府,一直向前。
走出了县界,跨过了省境,追随着扶贫的方向,再一次上山再一次下山。上山的路是来自外省所提供的友谊之路,下山的是我们自家认亲回家的路,路是相同的,但这份跨省的情意却是与众不同的。
下山,由最高处往下望,平整的水泥路一分为二,一条水泥路如蚯蚓般伸向了另一边大山的半山腰里零星的农家小院,另一条如青蛇般伸进了另一边大山的深处。随着望不见尽头的乡村水泥路继续往下前行,转过了数道弯,最终看见了一座小石桥及成群自由散慢的牛羊。过了小石桥,转过了一条山坳,零星的农家小院及房前大片的耕地,已呈现在我的眼前清晰可见。
绕过了村头一个不大的休闲广场,继续前行,弯曲的乡村水泥路终让我走到了终点——我所扶贫的村委会。山村的村委会并不是很大,两排共计不过十几间的老式砖木结构的平房,其中一排为老年幸福院。不大的村委会的院子连停一辆中巴车都困难。可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驻扎着我们单位四名常住的扶贫干部。
在村委会的正前方,是三排最近几年建在山根底下的移民搬迁户的房子及又一个不大的休闲广场,再抬头往山上望,一些零星的农家小院是若隐若现的伸向了大山的最高处。在村委会的左前方,是整齐的梯田绿油油的一片。在村委会的右边,是最近一两年新建的两排移民搬迁新房。在村委会的后面,是一些零星依山而建的老式民房,错综杂乱。
出了村委会的院子,环视一圈,村子四面环山,一条常流不息的河流窜村而过,一条看不见尽头的山间小路伸向了大山的最深处。
这就是我所扶贫的扶贫村子,一个要跨过了省界才能扶贫的村子,一个孤苦伶仃守护着一方水土的村子。因为扶贫,让我们单位的四名扶贫干部就像《钢铁是怎么练成》里的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一样,用自己的辛酸苦辣谱写着一个个扶贫的丰碑。
【2018.11.23/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