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的习俗就是这样,延续着古老的民风,憨厚的性格造就了一代代淳朴的人们。淳朴的人们用最善良的心营造出了一个拥有地方特色的乡下小村,就像我家的老屋一样经历着风雨的洗礼,却依旧屹立在乡村最古老的地方。
跟着儿时的记忆,寻找着过去的痕迹。
在那偏僻的乡下小村里,依旧可以看到那古老的土坯房,而在这些土坯房里却有一座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老屋。
老屋——我的家其实并不大,只是一间不到几平方米的土坯房。因为是一间,所以房子比起人家的主上房在尺寸上就小了许多,而且还很矮,屋里的光线几乎不分白天与黑夜,唯独母亲做饭的时候,屋里才能见到一点光亮,那也是借着锅灶里生的火。
到现在我还记得老屋里的布局,进户门即矮又窄是个单扇门,在走进去后的左手边便是土炕,土炕就建的窗根下,为得是在白天时能争取个好光线。灶台挨着土炕建在房子的东北角,这也是屋里最暗的地方。在屋里的东南角则堆放的是一些杂物,所谓杂物只不过是烧锅烧炕时要用的干柴及一些务农的工具罢了,其它的什么也没有。
走出老屋便是一个不大的土院子,说到院子我不得不说说老屋院子的土院墙,说有土院墙吧!不是这里的土墙少了一大块就是那里的土墙少了一小块,在土墙最低的地方让人能当凳子坐。说没有土院墙吧!在院子边的地方却有院墙的影子存在在那里。不管怎么说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院墙让我时常趁父母不注意时溜出去玩,更让我在不听话时父母准备教训我的时候,我能从四面八方的出口逃跑出去,免受皮肉之苦。老屋的土墙也是给我留下美好回忆最多的地方。
老屋的院子从来没有过大门,也根本就不会有大门。因为整个老屋就建在一块土台台上,若要走出院子那你必须走下坡路。出了院子便是乡村的小路,在乡村小路的那一边便是一条不太深的山沟。说它不深吧!就是从来没有人望见过沟低。在这山沟里唯有变化的是下雨天,雨水、泥水就像两条瀑布一样落到那山沟的最深处,若遇上暴雨天,那瀑布的流水声足以惊天动地,让人望而生畏。
老屋其实很简单,简单的不到几平方米的一间。就这样的一间,既能住人又能做饭,既能存放东西又能几家人坐在一起拉拉家常。在那样的一间小房子里,坐在土炕上就能在锅里舀饭,端起碗来一伸脚就能上土炕。老屋虽然不大,但那里是生我养的地方,更是我们一家人开始生活的地方。
山城的农村就是这样,延续了古老的建筑风格,孕育着古老的生活习惯。在那里住着像我家老屋一样房子的农村人,用他们的辛劳耕耘出了世上最金灿灿的麦田,用他们汗水种出了世上最绿油油的蔬菜。正因为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才让住在城市的人们有粮食可吃,有蔬菜可选。我爱他们就像爱的老屋一样让我刻骨铭心。
【2017.12.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