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活着”
“活着”,是一种生存状态,通常情况下它与“死亡”的概念相对立而存在。然而,余华的《活着》这一部作品中,它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无聊和平庸、幸福和苦难。毫无疑问,在这里,它大大地超脱、丰富和拓展了生理学上的“活着”的概念而具有更为深广的内涵。
二、饱经苦难
生活中,人人都渴望自己的人生可以一帆风顺。但是,现实很多时候选择与你对着干。其实,生命中的苦难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面目狰狞,一无是处,因为只有苦难才能够教会我们什么是成长。
1.苦难一:倾家荡产
故事中的主人公——徐福贵,是出生于地主家庭的少爷。年轻时过着衣食无忧,花天酒地的生活。从小便显示出其不务正业的性格特征。当他还在私塾念书时,私塾先生叫他念上一段书,他站起来,拿着本线状的《千字文》,对私塾先生说:“好好听着,爹给你念一段。”于是,年过花甲的私塾先生便对福贵爹说:“你家少爷长大了准能当个二流子。”长大后,果不其然,福贵时常出入青楼和赌场。嫖,倒是还不打紧;赌,可就让福贵欲罢不能了。于是在他的日以继夜的“努力”下,家产终于败了个精光。生活在一夜之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堂堂富家少爷,转眼间变成了穷光蛋。
这一来,一气就气死了他爹。他爹在死前告诉福贵:“从前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老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后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然后,又告诉福贵:“到了我手里,徐家的牛变羊,羊又变成了鹅,传到你手里,鹅变成了鸡,现在连鸡也没有啦。”
福贵成为穷光蛋后,他一方面要忍受外界的嘲讽,另一个面要忍受自己内心的折磨。但是,他把这一切都默默地扛了下来。他的内心虽极为痛苦,甚至想到了死亡,但是,他还是感激自己的命运,让他产生了“鸡变牛”的愿望。命运夺走了他的财富,却给予了他活着的动力。
2.苦难二:死里逃生
福贵因为进城请郎中给母亲看病,不料自己给国军抓去当了“壮丁”。在当“壮丁”的日子里,是他一生中最没有生命保障的时候。他所面临的坏境是极为严峻的,国共两军交战,枪林弹雨,炮弹横飞,腥风血雨,朝不保夕,无时不被死亡的气息所笼罩。更痛苦的是,他不能够安心的躲起来,白天得冒着生命危险去抢空投下来的大米和大饼,晚上在枪炮声和伤兵的哀号声中入睡。结果,国军战败,解放军攻占了阵地,正当福贵感到生还无望之时,命运又让他从死神手中奇迹般地逃生了。在解放军的帮助下,福贵历经艰辛回到了家中。
命运让福贵在“鬼门关”徘徊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身边的熟人一个个死去,或者一个个失踪。但是,福贵内心依旧感激,感激命运让自己学会了珍惜家庭,珍惜生命。
3.苦难三:生死别离
然而,厄运并没有就此放手,相反,它给予了福贵更加残酷的现实。它把给予福贵所以珍贵的东西又一件件地夺去。福贵又必须承得受失去一个又一个亲人的痛苦。
首先,当福贵从战场保命回到家中,母亲去世了。然后,是自己的儿子——有庆,因为给难产的校长献血,被活活地抽血抽死了。自己的女儿——凤霞,十三岁时因高烧而变得聋哑,嫁人后,又难产而死。接着,妻子——家珍,伤心过度加之患病郁郁而亡。剩下的偏头女婿二喜做工时被两块水泥板夹死。最后,福贵的唯一的亲情寄托,也就是他的外甥——苦根也没能幸免。因福贵一时疏忽,苦根吃豆子被撑死了。所有的亲人都是福贵一手埋葬的,福贵的内心无时不刻不在接受命运和时间的煎熬。
至此,福贵看上去真的一无所有了,只剩下一个年老的自己和一头年老的牛。他给这头牛取了个名字叫“福贵”。福贵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种种“困难”,但是,他仍然心境平和地牵着命运的手,不离不弃,勇敢而坚定地“活着”。
三、感恩苦难
命运给予了福贵充裕的财富,又把它夺去;给了福贵没满的家庭,却把它剥夺;不断地给他以希望,又不断地让希望破灭。这个故事展示了生命需要承受住命运的种种磨难和艰辛,方能感恩苦难,方能品味“活着”的真谛。
因此,我认为,努力“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希望,努力“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庆幸,值得感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