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宋之问杀外甥

     

    《全唐诗》里收录了两首几乎相同的诗,一首是宋之问的《有所思》,一首是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两首诗的作者关系很特殊,他们一个是舅舅,一个是外甥外甥的名气比起舅舅,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舅舅昭著的大名,不仅是文名,还有臭名。文人无行,宋之问是最最典型的一位。其无行不仅表现在他先后谄事张易之(武则天的男宠)、太平公主、安乐公主,他的有奶就是娘,邀功取宠,卖友求荣的行径,即为时人所不齿,以致连唐睿宗都认为他“狯险盈恶,无悛悟之心”,而且,他更无耻的还表现在他为了一首诗,出于嫉妒,出于巧取豪夺,竟然行凶杀人,而且杀的竟然是自己的外甥刘希夷。

    《全唐诗》收录相同的诗,不去甄别,不去厘清,我想除了有立此存照的意思,还有借此讽喻偷梁换柱者的意味。《全唐诗》为此还做了记,云:“希夷善琵琶,尝为《白头吟》,‘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既而悔曰:‘我此诗似谶,与石崇《白首同所归》何异?’乃更作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既而叹曰:‘复似向谶矣!’诗成为周岁,为奸人所杀。或云:宋之问害希夷,而以白头翁之篇为己作。至今有载此篇在《之问集》中者。”

    刘希夷对自己的死曾经是有预感的,这也许不是迷信,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书里有一语成谶的故事,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为数不少。人的预感是有某种出自本能的信息自发产生在下意识里的。但是,即便这样,他也不可能会料到,自己会死在舅舅之手。而且还是那么微不足道的一首诗。

    当然,这首诗的确写得很经典,“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仅此两句,就足以让诗人流芳千古。生活中,我们不是也有很多人为了某些蝇头微利“相骂无好言,打架无好拳”吗?不是有一些人为了向上爬,极尽诬陷诽谤之能事,落井下石,过河拆桥,甚至不惜手足相残吗?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时候是非常脆弱的,没有利害之争的时候,可以你好我好,一团和气,可是一旦有了利害冲突,就立马两人仇人相见似的分外眼红。舅舅见财起意,看到外甥居然写出如此绝妙的佳句,居心不良的他自然想据为己有,外甥的劳动成果尤其是精神产品,当然不愿意拱手相让给没有长辈样的舅舅,于是舅舅只是稍微改了三个字,鱼目混珠,反正他不仅有权有势,而且还名声在外,不怕别人不信这首诗是自己的创作。外甥当然不甘就此罢休,据理力争,把自己是如何创作的,经过了一个怎么样的苦心焦虑的过程,一个个细节和盘托出,为的是希望澄清事实,戳穿舅舅李代桃僵的阴谋。这当然会让颜面尽失的舅舅勃然大怒,一怒之下,自然是让外甥身首异处了。

    宋之问是一个有才学之士,也是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他的诗与沈佺期齐名,“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他被流放期间的作品,情景交融,笔意深曲。他制作的声律前无古人,被后人奉为圭。。他以创作律诗见长,对后来近体诗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要是他不阿谀奉承,不媚事权贵,特别是不那么心术不正,丧尽天良,那么他在生前身后是不会如此遭人唾弃的。

    文人按理应该是具有觉醒意识和清醒头脑的人,他们是社会的良心,是人间的天使,在名与利之间,他们更看重名。像宋之问这么厚颜无耻不要脸的人如恒河沙数,但是像他这样只图一时之赢,而不要长久,活着时便已经遭到唾骂,活得像一具行尸走肉,死了则遗臭万年的文人,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毕竟还为数不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宋之问杀外甥  外甥  外甥词条  宋之问杀外甥词条  
散文

 家乡河边的柳林

家乡的那个水库为省级中型水库,是50年代兴修水利的产物。那时,长龙般的渡槽将水送上岭坡高处流向远方,灌溉了几乎县城东南部大面积的土地,养活了几十万人口。改革开放...(展开)

散文

 蓝若菲的故事

第1章 酒吧放纵更新时间:2014/10/30字数:    蓝若菲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那么背时?看看这一天之内的经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