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头的水是凉的,37度的手掌还是觉得有些不太舒服;电风扇的转动时闷热的,37度的皮肤还是举得有些不太舒服。37度的皮肤过于挑剔了些,于是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有点生硬,或冷或太热,总是难以适宜体温的舒适。
感觉是个奇怪的东西——水难以形象地比喻,断断续续、淅淅沥沥的雨滴或者雨丝,都是太具体的物体;麻绳难以具体地形容,粗糙硌手、褶皱旋转的 尼龙或者绳布。太过于得坚硬是难以具体地阐释感觉这样的东西。梦可以形容吗?我想这应当也是不可以的,太过于玄虚空无,如烟似雾难以把握。那感觉是什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算不算是合理的借口呢?是也不是。感觉的主观性太强,似乎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来衡量它。
对一本书可以有感觉:拿起来,随便看上一眼,扫上一行字即可。有感觉的文字、情节、韵味是可以催促你读下去的。这些大多是来自于心底早已沉淀的情韵 ,清澈也好,沉淀也罢。这些好像真的是阻止不了你对于书的触摸,当然这也是基于你对于文字的理解和难得的兴趣。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个有趣的的人,为你娓娓道来那些或者安静、或者满足你猎奇心理的故事。就像是最近看的一本人类学家写的一本书——其中关于部落“社会”的风俗习惯记叙让人咋舌。那些过于做爱、口交、性行为的隐秘之事变得不再是那么神秘,而是带有神秘或者是神圣的色彩。那些曾经开口说起来都害羞的言语,在这里是那么得自然,纯真。这些行为不仅仅是对于人类根基的探索、更是对于早期人类发展中行为方式的探索,从而进一步完善人类史,真正地去“认识自己”。
感觉是一个难以捉摸的“存在物”。这是我们需要的神秘,也是为我们生活的苍白笼罩形成朦胧的重要途径。
感觉就是37度的手掌对于外界的触摸,感觉就是跳动的心脏对于触碰身体刹那的“理解”,感觉就是大脑神经末梢对于最细微变化做出的最直接、最本能的反应。倘若一个人没有了感觉,那么外界的一切对于他就失去了意义,以为失去了触摸带来的“外力”鸡鸭挤压感,那么这一切存在就显得没有存在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