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旅英散记

    6月的北京,热浪袭人,从北京出发,搭乘国际航班经过10个小时的长途飞行,飞机降落在伦敦罗斯尼国际机场。怀着对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陌生与好奇,开始了大不列颠之旅。

 

    英国包括大不列颠(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是欧洲共同体12个成员国之一,它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国的面积大约为242500平方公里,从南部海岸到苏格兰的最北部将近1000公里,横向最宽处差不多将近500公里。

 

    英国现有人口主要由英格兰人(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威尔士人、苏格兰和爱尔兰人组成。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29人,但全国人口分布不均。人口的80% 住在城市。 英国人口分为4个民族,即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 在本世纪,有些人从欧洲大陆来到英国。其中犹太人在欧洲大陆移民中占绝大多数。近几年,有些西印度人、巴基斯坦人也到英国寻求新的生活。还有少数美国人、澳大利亚人、中国人、越南人到英国定居。

 

    英国是一个毗邻欧洲大陆的大西洋海岛国家。英国人口约6000万,约为我国的二十分之一,国土面积为我国的四十分之一。英国人口总数在欧洲国家中排列第三,仅少于俄罗斯和德国。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第一次现代化的先行国家。英国最早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移。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18世纪的世界工业强国和殖民帝国。1870年英国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高达32%,成为当时世界头号强国。18、19世纪是英国在科技、工业领域处于辉煌发展的年代。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先后被美国和德国超过。20世纪,英国仍然是欧洲工业强国,虽然其帝国风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在从工业时代走向知识时代的过程中,英国仍然走在欧洲前列。90年代,在评价文明水平的16个指标中,英国有11个指标达到知识文明水平,属于知识文明发展阶段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关注国家创新系统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英国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而英国开展的科研项目却占世界的5.5%,科学出版物占全世界的8%,仅在科学领域就产生了7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现在的伦敦是自由、热情、艺术、文化、流行的迷人城市!也是一个需细细品尝的国际大都会,许多人对穿著灰色风衣、头戴高帽的英国人有着刻板印象,其实,这种二十年前的传统穿着方式早已被新一代的年轻人所颠覆,现在当你走在伦敦的街头,看到的是时髦且又具独特风格的造型,加上一些新生代的英国设计师与狂野自由的跳蚤市集,早已将伦敦带入一个调色盘的流行风潮。

 

    在伦敦旅行可说是十分便利,一张地铁券便可跑遍全城,游览城內的风景名胜,白天,你可以参观具有文化气息的博物馆、塔桥、古迹与王宮,累了可随处找个公园小憩,或是喝个悠闲的英式下午茶,到了夜晚,不管是音乐歌舞秀、音乐会、酒馆或是夜总会,都能将你的夜晚带入休闲娱乐的最高潮。

 

    到伦敦,除大笨钟、西敏寺、白金汉宫等旅游景点外,伦敦塔桥是一定要看的。歌德式的双塔跨越泰晤士河,风格独特,气势磅礴。那伦敦塔,曾经是英皇室的居所、放置武器的军械库,拘囚政治犯的监狱。塔内有座宝库,存有王室无价珍宝、皇冠、权杖。显赫的王族、后妃一旦失势,便沦为塔里的囚犯。院中有个断头台,上面放着斩首用具,仿佛在诉说血淋淋的往事。杰出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其亲生母亲和后妈,两位王后就是先后死在这刀口下的。这小小断头台也是身份的象征,普通人是没有资格在此见上帝的。

 

    伦敦,宛若永远的贵妇人,蒙着一层古老而神秘的面纱;漫步大街小巷,如同细细品味、倾听她诉说过去。被悉心保护的古色古香的建筑,旧厦、教堂、尖塔、名人雕像举目可见,散发着英国风味的魅力。身边不时驶过几辆老式出租车,红色双层巴士,恍然间仿佛时钟拨回了一个世纪。

 

    我们在一家粤餐馆午餐后,就直奔慕名已久的大英博物馆。走过门厅,眼前为之一亮,只见高高的玻璃拱顶下宽广的空间,白色的园柱型图书馆屹立在中央,阳光透过玻璃倾泻下来,使大厅一片明亮。 

 

    馆内有一百多个展室,摆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藏品,真是世界文物的宝库。对于历史知识浅薄的我来说,只有发出阵阵惊叹。又不由想到,中国的博物馆里都是本国的东西,英国人手中怎么会有那么多世界各地的无价之宝?怪不得有人说,到这儿看到了大不列颠帝国的强盗史。

   

    怀着敬仰老祖宗遗物的复杂心情到了中国馆,迎面一幅三位菩萨的敦煌壁画引人注目,想必就是中国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被当年列强劫掠,漂洋过海的文物之一。三位菩萨若是有灵,不知作何感想。另外摆放着的玉器、青花瓷器、景泰蓝、唐三彩、鼻烟壶、字画等等,莫不是八国联军抢来的吧。听到身后同胞窃窃私语声,大约也有同感。不过,当看到人家化了大量心血,精心保存珍贵宝物、供全球游客观赏、学者研究,心中也就释然了。如果仍在自己的国家,也难说是什么命运呢。同时也感慨英国人珍爱文物的眼光,倘若我们的先民到了他国,恐怕热衷花大代价运回国内的不是这些石头瓦片!

   

    比起中国馆来,埃及馆才是大手笔,特别显眼。游客也最多,除了石刻、石棺,最吸引人的是木乃伊及数不尽的陪葬品,好象把埃及的文物都搬了过来。因为埃及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可以为所欲为吧。

   

    大英博物馆的几个小时,就象走进了时光隧道,迷失在古代文明的海洋之中。

   

    到了这儿,马克思十年磨剑的的圣地必要去瞻仰一番。中央圆形的图书馆旧址,存有大量陈旧发黄的书籍,这里桌椅宽舒,气氛宁静,据说还是当年原样。马克思就在此写成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原来是从这儿开始的,从此改变了大半个世纪的历史和无数人的命运。

   

    曼彻斯特城市位列全英国三大城市,国际化程度虽然不如伦敦,却也别有韵味。曼彻斯特是英国西北地区工商业中心。沿着高速公路一路南下,路两边的景色随着地势的起伏变幻不定,英国的高速路两边很少栽种树木,大多是郁郁葱葱的草地,间或有三三两两的牛羊悠闲地吃着青草!过着它们牺牲前的幸福生活。刚驶上高速路不久,天就突然暗下来了,一阵急雨过后,天空又放晴了。

 

    在英国的高速公路上开车,人们普遍比较遵守规则,很少有突然超车和抢道的行为,即使堵车,也依然有秩序地排队。英国良好的交通秩序缘于良好的路况、完善的交通指挥系统以及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自律意识。不论是车辆疾驰的高速公路还是车水马龙的市区,几乎听不到鸣号声。

 

    在斯坦福德,与市中心隔街相望的是一个雕像----莎士比亚。雕像周围四角的小雕像均是莎士比亚名著中的四个主人翁。我们去的时候,正是鲜花盛开的季节,埃文河里停泊着十余条游船,天鹅和鸭子在河里游弋,每有游人上前,就全都围拢过来,也许是误以为清晨的美食来了。河边最大的建筑就是皇家莎士比亚剧院,这里每天都上演莎翁的经典名著。按照指示牌向市中心走去,路过一个全是由木头制成的图书馆,然后就来到了一个叫new place的地方,据说这里是莎翁晚年的寓所,可惜仅留下一个庭院,原来的房屋已被毁,现在的房屋是后人根据记忆仿制的。漫步在街头,欣赏着有英国特色的古朴而漂亮的建筑,体味着小镇凝重而安逸的气氛,十分惬意。

 

    继续前行,不久就来到了莎翁故居,一条小街上不起眼的建筑。从入口进去,才发现门票竟然要11镑,考虑到毕竟自己是外国人,对英国文学也不是特别酷爱,还是忍痛割爱吧。不知莎翁他老人家泉下有知,是否会大发雷霆。同行者有人买了一些与莎翁名著有关的明信片,每张0.4镑,对于我这样要将价格乘以15的人来说,花6元人民币买张卡片太奢侈了。

 

    在异国他乡,午餐原本就未食足,此时已经饥肠辘辘。要论饮食,英国人远远没有我们幸福。说到吃,我都要流口水了。这时街上的人们越来越多了,来自各地的旅游巴士也多了起来,旅游者以穿着鲜艳的老年人居多。

 

    英国的湖区草木都是有灵气的,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英格兰的湖区在英格兰的西北,最有名的是温德米尔湖。 这里的湖光山色很美,本身也是一个避暑圣地,英国各地的人都到这里来度假,欧洲人也不例外。有人说,要看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高低要看游艇的数量,这里有很多私人游艇。英国著名的童话作家波特女士就在这里生活,最初她的《彼得兔》是写给她私人教师的孩子的,因为那个小孩子生病了,为了安慰他写的一些童话故事,她自己还配上了插图,结果发现特别漂亮,就出版了,出版以后在英国国内甚至世界各地都十分畅销,现在已经翻译成了几十种文字。中文版的前些年也在中国大陆出版了。最后波特女士非常成功,也有很多的收入,她去世以后把她所有的个人资产捐献给了国家,这个湖区就成了国家的自然公园,以便于后人来享受这么美好的自然风光。

 

    爱丁堡城堡是爱丁堡甚至于苏格兰的精神象征,耸立在死火山岩顶上,居高俯视爱丁堡市区,每年八月在此举办的军乐队分列式,更将爱丁堡城堡庄严雄伟的气氛表露无遗。到爱丁堡旅游的人都不会错过爱丁堡城堡,因为它位于死火山的花岗岩顶上,在市中心各角落都可看到。爱丁堡城堡在6世纪时成为皇室堡垒,1093年玛格丽特女王逝于此地,爱丁堡城堡自此成为重要的皇家住所和国家行政中心,延续至中世纪一直是英国重要的皇室城堡之一,一直到16世纪初荷里路德宫落成,取代爱丁堡城堡成为皇室的主要住所,不过爱丁堡城堡依然是苏格兰的重要象征。沿着皇家哩大道进入爱丁堡城堡,先在城堡前售票口购票,进入正门后可以领取免费的导览视听器,可以自行操作收听城堡内每一个重点的解说,绝对可以让参观者深入了解城堡的一切,不过花费的时间也会比较长。爱丁堡城堡沿坡旋绕而上分为数十个参观点,较重要的包括圣玛格丽特礼拜堂,据说是爱丁堡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而城堡内的军事监狱,曾囚禁拿破仑的军队,墙上仍留存着法国军队在墙上抓刻的指痕。城堡内著名的Mons Meg炮于1449年时在比利时建造,经过200多年多次战役后,于1829年重回爱丁堡,现在安置在城堡地窖中,城堡内宫殿有不少苏格兰宝物,如1540年设计的苏格兰王冠,与其他的皇杖、剑等文物置于皇冠室中。爱丁堡城堡同时也是苏格兰国家战争博物馆、苏格兰联合军队博物馆之所在地。皇家大道是爱丁堡最着名的地区,最主要的观光景点都在这个由四条街道连接而成的大道上。皇家哩大道两端分别为爱丁堡城堡和荷里路德宫,都是苏格兰以往重要的皇家居所,使得连接两地的皇家哩成为中世纪爱丁堡的重要道路。

 

    以皇家哩大道为中心的区域称为旧城区,北边王子街以北则为新城区。来到爱丁堡一定要先到旧城区游历一番,然后再到新城区体验爱丁堡现代的一面。

 

    约克是我们此行的又一个城市,以约克大教堂为中心,罗马人在约克周围建筑长达5公里的的正方形城墙,作为防御外敌的屏障,经过不同统治者的修补,现今在约克可见的是中古时代硕果仅存的城墙。进入市区可以看到这些保存完好的城墙,要登上城墙可以从各个登城口进入。

 

    考文垂市建于1345年,位于英国中部,面积为7650公顷,现有人口30.6万。考市为英国机械工业基地,机床、拖拉机制造业、航天、电器通讯、合成纤维工业在英国占有重要地位,是英国公路、铁路的交通枢纽。考市是英国四大城市之一。陆虎汽车制造公司就在考文垂。

 

    伦敦西的温莎堡是英国众多古堡中规模最大、吸引游人最多的一座。

 

    温莎堡位于伦敦西北30千米的泰晤士河畔,一座一百英尺高的山岗上。这里最早是个被称为“温杜塞拉”的村落,现在是伦敦的布克歆马地区。这里地势高峻,能俯看泰晤士河,扼制过往伦敦的水道。其东部、北部是空旷的台地地形,视野开阔,可谓战略要地。1070年,诺曼底公爵即后来的威廉一世,为了保护泰晤士河上来往的船只以及王室的安全,在此大兴土木,营建了石堡,取名温莎堡。

 

    温莎堡经历代君主的修建,到亨利一世时,不论其面积和内部装修均初具规模。但在英王约翰统治时期,温莎堡曾两次被起义者围攻,特别是1216年第二次围攻长达3个月,城堡建筑受到严重破坏。随后几百年中,历届国王对古堡进行了大规模修建。乔治四世在位时,对城堡作了彻底翻修,使古堡具有今日雄伟壮观的面貌。到19世纪上半叶,温莎堡已成为一个拥有众多精美建筑的庞大古堡群。

 

    温莎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座仍有人居住的古堡,周围环绕着碧绿如毯的草坪和片片茂密的森林。全堡共有近千个房间,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面为“上区”,是王室的私宅,包括典雅高贵的御座宫,每当6月“嘉德日”时,嘉德骑士聚集此地,女王也在此授封新的嘉德骑士;豪华奢侈的御宾馆,其中的国王寝宫是1855年,法王拿破仑三世和尤金妮亚皇后在温莎会见英女王维多利亚后就寝的地方,而实际上英王们从未在此居住而通常就寝于隔壁的起居室。

 

    当今英王伊丽莎白二世非常喜爱温莎堡,她的幼年便是在这里度过的,因此常常带领众多随从从伦敦来此小憩或度周末。每逢王室喜庆之日,女王都要在此大设宴席招待各界权贵。圣诞节、复活节等重大节日,女王均来此参加隆重的庆祝活动。在英国,能出席温莎堡的盛典和在堡中留宿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

 

    温莎堡修建至今已有500余年,它几经社会变迁,曾经历过许多历史事件,如克伦威尔的“掘地运动”,和1688年的君主立宪。也正是在这里,英王约翰签署了著名的“大宪章”。在本世纪,这里发生了20世纪轰动一时的风流轶事:英王爱德华八世在此向曾两度离婚的美国平民沃里斯·辛普森夫人求婚,搞得朝野之间沸沸扬扬,最后为了与她结婚,爱德华八世“爱江山更爱美人”,于1936年被迫逊位,出走英伦三岛,被其弟乔治六世国王封为温莎公爵,直至1972年其灵柩才重返温莎。这使温莎堡再次名声大噪。

 

    温莎古堡是英国历史的见证和缩影,因而为世人所瞩目。它巍峨的宫殿,秀丽的景色,吸引着众多的踏古人,这里已成为英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炎热的夏日里,置身在静寂的绿野和森林之间,远眺那随着浮云时隐时现的古堡,似乎又听到莎士比亚用诗的语言叙述着为争夺王位而发生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悲剧。

 

    温莎堡中央的高地上,有建于12世纪的圆塔,1660年以前,圆塔是关押王室政敌的监狱。圆塔旁还有一座小圆塔,塔上有旗杆,每当英王驾到,便在此升起五旗。

 

    1714年8月,斯图亚特王朝最后一位女王安妮死后无嗣。国会根据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把与斯图亚特王室有一定血缘关系而又信奉新教的德国汉诺威选侯乔治,迎立为英国国王,从此汉诺威王朝开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人民对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德国统治阶级深恶痛绝。在这种民族气氛中,当时英王乔治五世却仍保持着具有浓厚德国色彩的朝代名称,同时他还有许多亲戚在德国,他本人也是姓德国姓氏——“萨克斯·科堡”。为了表明与德国彻底划清界限,1917年7月17日,乔治五世宣布:“从即日起,朕决定更改族姓。今后,朕全家姓温莎,朕的家族就叫‘温莎家族’”。他还决定放弃德国授予他的所有封号和世袭权利。“温莎”这个姓氏就来自于古老而豪华的王室行宫——温莎城堡。据说,乔治五世是接受他的一位私人秘书的提议而改姓“温莎”的。从此,“温莎王朝”便开始了,并一直至今。史书上称之为“汉诺威——温莎王朝”。

 

    可见,温莎堡不仅以古堡自身的特色在世界古堡史上独领风骚,而且频频在英国王室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这也许正是它吸引人之处吧。

 

    前去肯辛顿宫的游人大多冲着逝去的伊人———戴安娜王妃。这朵英格兰玫瑰凋零前就居住在伦敦。王宫的门口是民众不断献上的鲜花和诗歌。肯辛顿宫起先是私人豪宅,由威廉三世与玛丽皇后在1689年时买下之后就成为英国王室的住所。

 

    回国的路上感慨万千,英国的历史并不悠久,没有我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厚重文化,而今天,当华夏文明掩映在浩瀚的历史之中,当我们依然骄傲的为四大发明津津乐道时,置身大英帝国,现实的中国人蓦然发现,不论物质还是精神,我们与之相差甚远。同在一个星球的东方,我们贫穷山区的孩子背着承重的书包风雨无阻步行数十公里山路,走进破旧的堪称危房的教室一边读着悠久的文明史感叹先民的智慧和富有,一边啃着粗粮馒头憧憬无比美好的共产主义,上班的人用不讲报酬、加班加点的奉献精神和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对下岗的担心在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苦苦挣扎。而在西方,学生们衣食无忧背着轻巧的书包接受着轻松愉快的素质教育,他们的父母为了体现自我价值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忙里偷闲的找山水相依的好去处度假,在这个高福利的国度里,当人们不再为了基本的生活问题而奔波时,工作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回想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对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充满了鄙夷与憎恨,资本家用卑鄙的手段不断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那些麻木的永远不会苏醒的工人啊,怎么不造反革命?那些腐朽的垄断的垂死挣扎的资本主义为何还没有在我们的诅咒中消亡?我们这些资产阶级的掘墓人为何至今没有将其埋葬?果真通过对几代人的受剥削可以换取今天的文明与富有那也是为子孙后代造福,何乐而不为?

 

    一样的星球不同的制度,一样的国度不同的历史!

 

    对和平、富足、安逸的追求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性。贫穷对富有的诅咒是可恶的嫉妒。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建设小康社会依然任重道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旅英散记  散记  散记词条  旅英散记词条  
散文

 天冷,心不冷

 我在路边等我妈接我,因为天气很冷,我把两只手都揣在兜里,用脚踢着行李箱走。  一中年男子站在那儿用手一直招着车,嘴里喃喃着什么。他穿着单薄的好几件军绿色外衣,...(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