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追忆我的舅父——张丙祥先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2017年的清明节悄然而至,清明节是我们家家户户扫墓祭祖、悼念逝去亲人的日子,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总会让世人伤心,总会让世人思绪万千。

  2014年8月8日下午,突然听到舅父病故的消息,自己根本不相信,总认为是听错了。“3月22日在张夏镇一起赏杏花,登莲台山,游义净寺,5月10日在家门口雨中送别”等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看似健康,身体硬朗的人,才76岁,怎么说没就没了呢?直到母亲打来电话,自己才确信消息是真的。

  舅父去世已近三年,但我一直认为他还健在,他的言谈举止和他不苟言笑的表情,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他中等身材,精神矍铄,表情严肃,不苟言笑。舅父从年轻就一直在马山镇郭庄村当干部,他18岁入党,先后担任村里的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党支部书记。上世纪70年代,人民公社时期,舅父经常带领村民到各个公社工地“出夫”, 修铁路、修水库、整理大寨田,参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公社领导第一个想到的带工人选肯定是舅父。长清人耳熟能详的全县有名的大工程,武庄水库、岳庄水库、崮头水库、平安街道的房台建设、京沪铁路辅线工程等,都曾洒下他辛勤的汗水,都曾留下他坚实的足迹。

  村里的两座大水库、四眼大口井,也都是舅父带领村里的民兵突击队干出来的。哪里有险情,哪里有困难,舅父就出现在哪里,带头干、亲自干,是舅父的工作作风。现在村里的很多水浇地,也都是那个时候整理出来的。大夏天里,舅父还穿着棉裤,就是因为他连续数年打井落下了腿疼的毛病。至今,村里的老人们还经常向年轻人念叨舅父的干部作风。

  舅父在任职期间,有几次转为国家干部的机会,但都因村里工作离不开,公社领导不放他,而失之交臂,到最后,舅父仍还是一个农民身份,谈起此事,他无怨无悔。

  在上世纪70年代,能当上工人,吃上国库粮,是农村人梦寐以求的,是非常荣耀和令人羡慕的一件大事,舅父家的大表哥、二表哥都符合招工条件,可是上级来了招工名额,舅父总是安排村里生活最困难的人去,舅父的五个儿子,没有一个能借上光,后来都靠自己的拼搏,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做事,他们当中有干部、有军人、有企业家、有农民,口碑都很好,这与舅父平时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他性情耿直,爱憎分明,总让人感到一身正气。上世纪80年代,舅父马山公社的面粉厂任厂长,一天晚上,在他值班时,公社的一位干部找到他,想要袋子面粉,舅父以自己没有仓库钥匙为由,将其拒绝,直到舅父去世,他也未曾透漏那人的姓名。舅父就是这样一个正直无私,不会趋炎附势的人。

  1999年2月,我在马山镇郭庄村负责推广安装有线电视,舅父说:“自己孩子干这行,咱更不能沾便宜。”他一分不少地交纳了380元的初装费。

  舅父马山乡物资站工作多年,曾经走南闯北,但舅父从不贪沾任何便宜,也没有落下任何闲话,他在前边走,后面没有指指点点,说三说四的。

  他也是一个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人。1991年,自己在九中任教时,冬季的一天晚上,同舅父一起到马山医院看望住院的表哥,在走到医院门北马路上时,正赶上郭庄一位妇女被汽车撞断了腿,我和舅父立即参加了救援,我们和几个村民,一起将伤者抬进马山医院,使伤者得到了及时救治。

  舅父年纪大了以后,在家养花种菜,过着悠闲舒适的田园生活,平日里喜欢看一些历史书和时政要闻,我们见面时,总会谈一些有关社会时政和不正之风的话题,他时常告诫我们这一代,做人一定要光明磊落,不犯错误,要有骨气,有正气。舅父特别喜爱竹子,他的院子里种着一大片竹子,好友赠送字画时,他也总是喜欢要幅墨竹,竹子的苍翠挺拔,竹子的高风亮节,不正是舅父人格的真实写照吗?

  在他的七个外甥中,自己算是与他接触最多的一个,都说外甥随舅,我要以舅父为榜样,立志做一个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永不犯错的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追忆我的舅父——张丙祥先生   舅父  舅父词条  追忆  追忆词条  先生  先生词条  
散文

 红楼槛外人

 对于《红楼梦》的认识我自认为是浮云,对于红学者而言也许浮云也不如。因为我没有去深入了解他,没有从更深层次去解读她。即使如此也丝毫减少不了我对她的热爱,我对她的...(展开)

散文

 济世度人须自修

 大约是二十多年前,一位文友送给我一本厚厚的诗集,在诗集的菲页上有这样一段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说句实话,当时对这几句话并不...(展开)

散文

 一次邂逅,是伤心的起航

 一次邂逅,是伤心的起航  文/孟犬  在霓虹繁华的城市,我们各站在城市的边缘,是一种邂逅。  在车水马龙的长桥,我们各站在长桥的尽头,是一种邂逅。  在古石青...(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