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刘基死亡之谜(死于权谋和党争下的天才——刘伯温)

刘基(公元1311—1375)字伯温,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

这样一个奇思多谋的人曾经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这样一个大功臣一个不朽的人,为什么会死的不明不白的呢?他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呢?

关于刘基的死因历来是喜欢明历史的人研究的对象之一。有学者认为他是权谋下的牺牲品。我个人虽然同意此观点,但我个人认为此说法只是一方面,经个人考证认为,事情不仅仅是这样,他不但是权谋下的牺牲品,更是党争下的牺牲品 。我个人认为真正致刘基的死是党争。

是什么样的党争能让这样一位通天彻地的大牌谋士于死地呢?又是什么人能和刘基你争我夺的呢?

导火索

先从分封那些事说起,李善长是这次党争的领导主演。

善长和刘基都是朱元璋手下的重要成员,李是淮西党的董事长,刘是渐东党的董事长,他们两个都跟着老板朱元璋。后来又怎么成了争夺的对象了?这要从两个人的分封的时候说起。朱元璋称帝后大封功臣宿将,刘基的功劳是非常大的,著名小说家蔡东藩先生认为:“朱氏之得胜又全属刘基之功…..史传多归美元璋,此系善者称君之常例,刘基功劳如此,分封时却不怎么理想,刘基被封了什么呢?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弘文馆学士开国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城伯年俸240石,他这么多封号不如李善长一个,李善长封了什么呢?韩国公年俸2400石,比刘基多十倍,朱元璋一共封了六个公爵,其他五个人是徐达,常茂(常遇春的儿子),李文忠,冯胜,邓愈,这几位仁兄都是血里火里拼杀出来的,李善长还居这几人之上,位列第一。

该怎么封就怎么封,大家相关无事就行了。可事情就从这里开始了,前面说刘基比李善长的爵位低,原因有三:一.刘基不图名利;二.不以功劳自居;三.朱元璋分封时刘基一再推让。这样的话刘基和李善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淡泊名利,一个唯利是图,如果你是李善长的话,你能不愤恨吗?这样显出了刘基的高节,显出了李的微小,他也是读书人也是知识分子,也知道淡泊名利是怎么回事,此时李对刘基已是愤恨不已,但又不好发作,自己毕竟不占理,可他心中已记恨刘基了,再说两人同朱元璋打天下时,刘基总献奇谋于帐下,自己处处不如刘基,可分封又比他高,人们肯定怀疑自己做了小动作,现在分封又把自己弄的那么清高,李善长心里能好受吗?话虽如此,这还不至于两人分裂。那导致两人分裂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下一步又发生了什么呢?

真正的交锋——决裂

导致他们两大掌门人的决裂是因为杀一个人,这个人是李的亲信名叫李彬,他由于犯法被刘基抓了,刘基的身份我们前面已经说了。当时的监察机构是依照元朝机构建立的御史台。刘基的官位是御史中丞,也就是说他是言官的首领。明朝的言官其威力都是非常厉害的,换句话说就是只要想整一个人,整不死是不会收手的,其能量堪比原子弹啊!

刘基抓住了李的亲信,决定杀掉。此时正好朱元璋外出,李善长连忙去找刘说情,刘是软硬不吃,不但不买李的账,而且还把这事情捅到朱元璋那里去了,朱元璋知道后大怒,并下令处死李彬。不巧的是这份回复落到了李善长的手中。他当然不敢隐瞒,但已是怒不可遏,他明白即使自己舍下老脸去求刘基也是没用的,为了救自己亲信,他找了一个借口,他认为只要讲出这个借口,刘基是不会拒绝他的要求的。

他找到刘基,对他说:“京城已经很久没有下雨了,先生熟知天文地理,此时不应杀人吧!”

然而刘基回答道:“杀李彬,天必雨”。

李彬救这样被杀掉了。李善长被彻底激怒了,他开始准备第一次反击。

杀了李彬之后,天也没有下雨,等到朱元璋一回来。李善长积聚已久的能量爆发了出来,同时还煽动了很多人去攻击刘基。朱元璋明白也没有为难刘基。于是刘在当年八月请假回来老家。

刘基虽然走了,但还留有后手,临走之前下了自己的一颗棋子——杨宪。

杨宪是刘基的死党。刘基走后,杨宪接任了御史中丞,准备对淮西党集团的反攻。

交锋进行中……

这位杨宪也不简单。他韬光养晦,扶植高见棋等人,并利用自己言官的力量,不断收集李的把柄并在朱元璋面前不断的打小报告。起初,朱元璋不为之所动但时间长了,他也慢慢对李有了看法,对李多有指责。十一日,他召回了刘基并委以重任,淮西集团全面被打压。

渐东集团眼看就要成为胜利者。李善长十分清楚现在自己的境遇。他决定学刘基找一个容易控制的棋子。于是他看中了胡惟庸,没想到这个决定使他和刘基都踏上了一个不归之路。

胡惟庸是李的老乡,他早年追求朱元璋打天下,可是一直不得意,总是干些知县之类的小官。但他是一个很有心计和能力的人。在得到了李的首肯后,他成为了新的淮西集团的总经理,因为董事长是李善长

这一轮的PK各有胜负,可接下来又有什么事呢?

一次不慎的谈话

有一次朱元璋找到刘基单独谈话:

朱元璋说:“如果我换掉李善长,谁可以做丞相?”

刘基知道这是在试探自己,他反应十分敏捷。

马上回道:“这要陛下自己决定。”

朱元璋又说道:“杨宪如何?”

这很明显的试探,他知道杨宪是刘基的死党,刘基回答稍有不慎,就会人头落地。

刘基回答:“杨宪有丞相之才,没有丞相的度量,当丞相要主宰中央,协调六部,持心如水,以礼为处事的标准,更不能有私心。”

朱元璋肯定的点点头,又问道:“汪广洋如何?”

刘基言道:“不行,他比杨宪更偏袒小器。”

朱元璋又问道:“胡惟庸怎么样?”

刘基答道:“更不行,当相好比驾马车,胡惟庸非但驾不好马车,恐怕连辕木都会被他毁掉。”

朱元璋又说:“看样只有请先生出山了。”

刘基不假思索的说出了一句令自己丧命的一句话。

刘基答道:“不行不行,我这个人疾恶太甚,皇上还是从天下仕子中挑选吧。下面这一句才是真正致命的一句话:”现在的这些人,在我看来没有合适的(目前诸人,臣诚未见其可也)。”

朱元璋,刘基就此决裂

朱元璋已不再信任刘基,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亲自下书给刘基,对他说了这样的话:先生现在年纪不小了,也不需要陪我了,应该回家去陪老婆孩子了。

这意思就是不用你了,把你开除了,刘基只好回到乡下。

渐东集团失去了刘基的帮助,很快就受到淮西集团的排挤。刘基的第一干将杨宪被胡惟庸整死。

这场斗争淮西集团大获全胜。

斩草要除根

这次刘基明白了自己彻底失败了,惟一的愿望就是回乡在老家度过余生。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刘基请求告老还乡,获得批准后,天下第一谋士疾恶如仇,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的刘基刘伯温从此退出政治舞台,时年61岁。

刘基还乡后从不与地方官来往,从不讲自己的功劳,为人十分低调,虽然这样仍逃不掉胡惟庸的算计。刘基的儿子刘琏任淡洋节度使时,得罪了一些贪官污吏,胡惟庸就授意这些人攻击刘基,捏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说刘基让儿子为自己建造墓穴的地方有王者之气(关于这个东西:说你有你就有,一般人看的出来,再找一个江湖术士开具一个证明,你刘基就是满身是嘴也说不清)想夺朱氏天下,改朝更元。

朱元璋再次下诏处罪刘基,官都没有了,还罚什么,把刘基的退休金全部扣除。

刘基知道自己遭到朱元璋的猜疑,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他带着儿子回到京城,但这次又错了,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正月,刘基生病了,朱元璋为了表示对这位老战友的关心,派胡惟庸(注意这个名字)去探视刘基,胡惟庸让医生给刘基诊断并开了药方,刘基吃了药之后,病情是越来越重,没过多久就一命归西了。

关于刘基的死因,后来胡惟庸案发后,医生供认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刘基的。

很多人都知胡和刘有仇(确切的说是李善长与刘有仇,但胡是李善长的人)。朱元璋还是执意让胡去探视,说到这里事情是已经很明显了。刘基虽然不是朱元璋亲手害死的,但他有不可推脱的责任,我个人认为朱元璋不但但是负责任,应该是幕后指使,李善长和刘基两大掌门人的争夺,朱元璋能不知道?胡惟庸杀杨宪他能不明白?我个人认为朱元璋就是想借胡惟庸的手除掉刘基,从朱元璋的整个人生轨迹来综合判断他是容不下一个善奇谋者的人,从龙湾之战到救安丰,朱元璋想到的刘基也想到了,朱元璋没想到的刘基也想到了,这些决策并非什么安民之策,而是术谋之策,用来搞阴谋政变十分有用,外加刘基根底深厚,时不时会想起劝自己不要去救韩林儿这件事。比如你是皇帝你能容下这么个人吗?更何况他是朱元璋

刘基死了,是党争和权谋下的牺牲品,他这一生致力研究权谋,没想到最后却死于权谋。历史真是具有戏剧性,他的死换来的更多的同情和惋惜,痛哉刘基,惜哉刘基,壮哉刘基,雄哉刘基!

刘基一生足智多谋,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成为和诸葛亮齐名的人物,成为了智慧的化身,被百姓所铭记。

不管怎样的生死,他是不朽的,在我看来他是无愧无悔的。

悠悠历史长河五千年,可天地间只有一个刘伯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刘基死亡之谜  伯温  伯温词条  权谋  权谋词条  天才  天才词条  死亡  死亡词条  刘基死亡之谜词条  
散文

 如果这就是爱

因为地域,早早碰到了你;也因为性情,骨子里有了一个你。从落花走到落叶。手机里,点击率最多的,是你,然而空间里却不见你。也曾无数次去造访你,也不知你看到没有,就算...(展开)

散文

 久违的故乡

 星移斗转,掐指算来,我六年没回过家了,由于眷念故土,今年十月份我回了趟阔别已久的故乡。  汽车在高速公路驰骋了两天才抵达黔东南的那个小镇—牛郎镇(我的故乡)。...(展开)

散文朱自清

 莱茵河

 莱茵河(TheRhine)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中,穿过德国东部,流入北海,长约二千五百里。分上中下三部分。从马恩斯(Mayence,Mains)到哥龙(Col...(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