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定格于我记忆之中的武陵,正是晋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武陵渔人的奇缘偶遇,曾翻动过多少真诚的向往,灼烧过多少深挚的思慕。那夹岸盛开的朵朵桃花,于清新的墨香里,顷刻之间便成为举世闻名的经典,演绎着这方土地永不褪色的美丽和神奇。
昔之武陵,今之常德。武陵一名,始于西汉初年。《汉书·地理志》记载,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属荆州。《传》曰:止戈为武;《诗》云:高平为陵。武陵之名取材于此。而常德之名则始于北宋,取《诗经·常武》小序“有常德以立武事”之义置常德军于鼎州而得名,后升州为常德府。
历史散落的文字中,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77年(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在今武陵区城东建筑城池,迄今2200多年,历称临沅、监沅、武陵、朗州、鼎州等。
如果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书写她,应该一点也不为过。
约9000年前,这里气候温湿、土质松疏,具有发展规模稻作文化的自然条件。 环洞庭湖四水流域生活的先民们,在这里临水而建、伴水而生,以原始“稻作”为基础,形成了农耕文化的雏形。
“神农之挠木为耒,教民耕耨,民始食谷。”旧石器晚期,从陕甘南迁入澧阳的神农氏族带来了照亮人类文明的火种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将稻作文化发展到了规模农业阶段。
此地,乃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早在春秋中期,楚文化便开始进入澧水流域。屈原在《九章·涉江》中写道:“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常德德山一带时称“枉渚”。可见,当时的这位楚国逐臣是经常往来于斯。此地,乃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不止于此,更有后来者纷至沓来。
陶渊明、孟浩然、刘禹锡、李白、杜甫、寇准、王安石、朱熹、李自成、林则徐、秋瑾等,或贬谪、或寓居、或纵情山水,挥毫泼墨,写意抒情。
名人雅士,星流电烛;名篇佳句,灿若星河。
于久远而浓厚的文化浸染中,本土的英才秀士亦一如雨凑云集,熠熠生辉,光彩夺目,逐一登上历史的舞台。
古有:春申、潘濬、廖立、阴铿、车胤、髡残……
今呈:宋教仁、蒋翊武、林伯渠、帅孟奇、丁玲、翦伯赞、余嘉锡、辛树帜……
摩肩接踵,代不乏人。其流风遗韵,激荡于武陵风物之间,溢彩流光,沾溉后人。
不仅崇文,更兼尚武。
自公元前277年秦设黔中郡始,历代统治者都把常德作为重要的军政中心。曾为七朝郡治、七朝军府、七代藩封之地,辖区远及湘西北、鄂西南、黔东北、桂东北,素有“西楚唇齿,黔川咽喉”之称,古代兵家掠取湖南和西南必先取常德。据统计,从楚庄乔西征到太平军占常德,这里进行了大小战役130多次。
回望历史,在那些硝烟弥漫的岁月里,最具规模、最为惨烈、最有意义的一次战争,应是发生于1943年冬日那场驱除外侮、保家卫国的惊天之战。
侵华日军为牵制国军对云南的反攻,并掠夺战略物资,打击中国军队的士气,对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发动了一场战役。11月,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国军集中了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21万人迎战。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击毙日军1万余人。这就是著名的常德会战,亦称常德保卫战。
“一只乌鸦站在一间被轰毁的货仓的焦梁上,带着严肃而满意的心情,望着已经从地面上毁灭了的常德……城东门的中国旗又在一根新的竹竿上面胜利地飘扬,两个武装中国士兵很神气地站上了新岗位。”美国《纽约时报》用这样的文字记录了战后的常德景象。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何应钦在中枢纪念周上的报告中亦称常德之捷,将为中日战争胜负之分野。
此战,虽也有川军等其他地方的部队,但是战场在常德,老百姓积极支援抗战,损失兵员许多是就地征召,数十万湖湘子弟补入第九战区,随时保证了部队的持久战斗力。
有评:湖南省战时对国家贡献居全国之冠!
雪峰山下,在抗战的里程碑上,又一次书写了湖湘子弟“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犟劲和血性”。
虽历经数千年的战火与沧桑、风雨和浸漫,这个桃花盛开的地方却依然青春不老、历久弥新。
这座拥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首届魅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华诗词之市等称号。
之所以桂冠林立、游者云集,当然离不开她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孕育下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
可谓风景秀丽、胜景如云。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联从旧韵,境雅句工。联中之山从字面可知,而句中之水则应指长沙的白沙井水。德山,又名善德山,由尧帝赐名,是闻名遐尔的江南四十八大佛地之一。源远流长的德善文化即发源于此。
桃花源则更富盛名,可谓自东晋以来便是家喻户晓,是历代文人、游客、贬官、隐者之梦想佳境。其南临滔滔沅江,北倚武陵群峰。境内古树参天,修竹婷婷,寿滕缠绕,花草芬芳,更有古石曲径、亭台牌坊装点,置身其间,如临仙境。这便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更有柳叶湖、诗墙、花岩溪、笔架山、石门文庙、城头山遗址等数十处名胜风景,数不胜数。令人流连忘返、不思归路。
沅澧之滨,武陵山下。
这片一朵桃花便可以盛开出田园梦想、家国情怀的神奇土地,正将灵动的山水、厚重的人文和悠久的历史巧妙融合,以崭新的姿态等待四海朋友、八方来宾,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