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乐斋读经悟佛札记(81则)
◎ 一
在佛陀如来的心目中,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苦命、最可怜的两足动物了。
能够证明这一点的是,人天生就长了一副“苦”相:眉眼像是草字头,鼻子好比十字,嘴巴就是最下边的那个口字。
按照佛家的观点,人生的本质就是苦难。这是因为,人永远生活在死亡的焦虑中。人生充满了苦涩的滋味。人在这个世界上来,不过是做一次苦难的旅行。
生、老、病、死。恩爱别离。所求不得。怨恨憎恶。忧伤悲恼。所谓“八苦”之说,更加凸显了生而为人的悲哀和艰难。
在作为佛家基本教义的“四谛”(苦谛、集谛、灭谛及道谛)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苦谛。
在佛家思想的三大支柱(苦难、空幻及修心)中,排在最前边的也是苦难。
苦,人类的宿命!
◎ 二
生而为人,受苦是必然的。苦谛,乃佛教对于社会人生到世俗一切所作的价值判断,是佛家思想的理论起点。
为了探索人生的奥秘,为了把人类从无尽的苦痛中拯救出来,身为王子的释迦牟尼舍弃了王位,在一棵毕钵罗树下盘腿而坐,思索着人类的命运及其解脱之道。
于是,有了后来的如来佛。
于是,有了佛教。
佛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觉悟了的人。觉悟人生本来面目,洞彻宇宙真谛的人。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于西汉晚期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外来的佛教与古老的中国文化相磨合,不断进行着本土化的改造。在这种改造中,佛被人化了,人也被佛化了。来自域外的灵魂,被安放了一颗中国的心脏。佛家的思想,与儒家、道家一样,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了。
佛,早已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三
在我早年的印象中,出家的和尚都是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异类。他们是信奉神的,是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的封建迷信。
读了佛经,才知道我过去的想法是一种偏见。
恰恰相反,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否定神的,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或消灭的。“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万法是平等的。没有什么独一无二、绝对至上、掌握人的命运的神。佛是至高无上的,但他不能掌握人的命运,也不能逃避万物生灭的规律。
一个否定神的佛,颠覆了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宗教理念,把人们顶礼膜拜的各路神仙,降低为与人、动物一样的众生。他不仅剥夺了神创世造物的资格,而且把它也放到六道轮回中去旋转。这样,现实世界的神圣性也就被打破了,它们不过是一些处在变化中的幻象而已。
清末民初的章太炎老先生早就说过,佛法讲六亲不敬,鬼神不礼,何曾有崇拜鬼神的事实?明明说的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哪来的什么救世主?至于礼佛、念佛等事,礼的是自己的心,念的也是自己的心,并不是在心外求佛。
神仙被打倒了,人也就被解放了。
人生的命运不是神仙决定的,也不是佛决定的。人的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我们所说的佛,不过是一种精神,一种性质。它只能存在于我们的心性中。
人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人性。
求佛不如求己。
◎ 四
佛祖是人不是神。
据经书记载,佛祖同我们一样,每天照样要吃饭,照样要拉屎、睡觉、化缘,照样光着脚板走路,回来后照样要洗脚、打坐,一切都是那么平常。这平常就是道。最平凡的境界就是最高的境界。
人道的完成,也就是圣人之道的完成。
佛祖认为,人类的生命必然是充满忧愁与痛苦的。忧愁与痛苦来自于我们的欲望。惟有通过涅磐,才能避免忧愁与痛苦。惟有通过“八正道”(正信、正定、正言、正行、正业、正精进、正念、正欲),才能成就涅磐。
开悟后的释迦牟尼,想用他的“八正道”来挽救他的国家,挽救他的祖国的贫穷与衰弱,化解阶级的矛盾,逐渐从不平等走向平等。
看来跟我们一样,佛祖的血是热的,佛祖的心更是热的。
真的没有想到,原来释迦牟尼同我们一样平常。他在现实的生活里,在最平凡中,建立了一个非凡神圣的境界。也就是佛的境界。
平凡的释迦牟尼,伟大的释迦牟尼!
◎ 五
佛家之所以把人生归结为苦难,是从本质上界定现实的人生。
从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开始,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千五百多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状况今非昔比。但是,现代物质文明并没有解决人的心灵安乐的问题,科学技术的奇迹反而使人们更加惶惑。人沦为机器、电脑和各项高科技的奴隶,没有了心灵的自由。人生苦难的本质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有苦难,佛学的基础就依旧存在。
佛家突出、放大苦难,意在从精神上超越苦难,进而达到灵魂的解脱。
◎六
佛教的教典甚多,宗派亦甚多,但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缘生。
所谓缘生,就是因缘而生,也就是由于各种关系的结合而产生的各种现象。事物的出现,是由于因缘的聚合;事物的消失,是由于因缘的分散。这就叫做缘生缘灭。
按照佛家的说法,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缘生缘灭的,都是变化无常的,都是假有的、暂有的、幻有的。从一个水面的泡沫到整个世界,乃至太空的星球,都不是永恒的,都是空的,这就是所谓的“缘生性空”。
所以,佛教一向被人们称之曰:“空门”。
佛教的空,是说一切都是变化的,没有固定不变的事物。一切皆空,是说一切都是不实在的意思,而不是不存在。佛家的缘生性空,是着重于本质的分析透视。我们都是生活在幻妄的境界中,所以需要看破,需要放下。看破的是现象的幻境,放下的是对名利物欲的贪得无厌。
不做一切幻境的奴才,而得自由自在,这就是一种解脱生死的功夫。
人,一旦不受外在的境界所束缚,他就可以不造生死之业而能解脱生死或自主生死了。
◎ 七
佛学不是终极真理,这个世界上永远也没有终极真理。
佛学是透彻、完整、精辟揭示宇宙、生命之真相和奥秘的学问。
宇宙的精华是生命,生命的精华是人,人的精华是智能,佛学的核心就是讲大智慧的。
智慧就是远见卓识,即:心神的能量、生命的营养、思想的精华、觉悟的资粮。
你可以不去寺庙烧香、不向菩萨叩头,但你不能不懂得佛学。
不懂得佛学,你就不懂得中国的文化。
不懂得中国文化,还能叫中国人吗?
◎ 八
从某种意义上说,佛教固然是一种宗教,更是一种哲学,一种强大的弱者哲学。
它关注的是人类精神的解脱。
佛家认为,人所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是虚幻不实的。《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坛经》曰:“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这就是说,一切事物的产生都是由于因缘聚合。一旦因缘离散,事物也就灭亡了。
一些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之所以沉迷佛法,只不过是沉迷于一种悖论式的巨大的精神自由之中。
他们只会夸夸其谈。佛,在他们的夸夸其谈中悄悄远去。
唯有抛弃世俗偏见,方能感悟佛家之真理。认识了世界的本质之后,你才有可能大彻大悟。
人生是苦难的,人世是虚幻的。要知道,人世间从来就不存在永恒,一切都处在生灭流转的过程中。
我们周围的一切,不过是一阵过眼的云烟。
◎ 九
退休了,用不着上班了。总喜欢独自守着黄昏,默默地伤感,当年心中曾经有过的一份雄心壮志,终于在灿烂的夕阳下跌落谷底。
年少时想,我将来要撬动整个地球。可是,一个甲子过去了,手里却始终没有抓到过一根杠杆。
回想这一辈子,碌碌无为几十年。饭没少吃,水没少喝,可是像样的事情没做几件。总是嫌冬天太冷,夏天太热。春秋虽好,时间又太短。在时代的大潮中恍恍惚惚、浑浑噩噩,随波逐流。大好年华在不知不觉的花开花落中随风流逝。
在信仰的海洋里,我是一个四处漂泊的流浪汉。
很多时候,一个人在雨花台下踟蹰而行。佛教兴盛的当年,据说这里曾经寺庙林立。从大报恩寺到普得寺、天界寺、能仁寺,曾经在这短短的雨花西路两旁香烟缭绕,木鱼声声。曾几何时,昨日那晨钟暮鼓,早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摩天高楼。
我的眼前,飘荡着一种历史的沧桑。
在沉默和寂静中冥想,在喧闹之后的孤独里领略独处的妙处。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这么一份心情。苦闷、烦躁不安,又有点儿怀旧和愤愤不平。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这心情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失眠的夜晚,无边的寂寞,让一个老人惶惶不可终日。
人生是一种成长的过程,更是一种风风雨雨的经历。在这个充满忧患和诱惑的世界,只有用一颗开悟的心才能托得住。人生永远是缺憾的,无法满足的。所谓的幸福,只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是佛陀拈花微笑的一种禅意。
寂寞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一种美丽。我们无需为它忧郁。让我们在寂寞中蜕变成熟,在寂寞中超越解脱。生命在安安静静中度过,自然就会幸福在心,一切在心。
做事不能不认真,做人又不能太执著。
◎ 一0
昨夜做了一个梦,梦见太阳逃离地球,我们的周围一片黑暗。在一种恐怖的呼喊中,我跌落在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
醒来,心头依旧感到惊恐。望望窗外,太阳依旧像昨天一样明亮,一样温暖。刚刚吐蕊的山茶花依旧散发着昨夜的清香。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原来是一场虚惊!
世间的生死得失,常常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控制。至于地球乃至宇宙的末日何时来临,更非我们凡人管得了的。天地变化自有规律,我们不必杞人忧天。
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宠辱不惊,得失坦然。一切随缘任他去,清心寡欲天地宽。天,是塌不下来的!
◎ 一一
凡事顺其自然、尽力而为是一种智慧之所在。跋涉的路上,别给自己太多的心理包袱。不管你追求的是什么,都应该让自己轻装上阵,得失随缘。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随缘,就是一切随心。不强求,不怨恨,不急不躁,不大悲,
更不大喜。
得之,幸;不得,命。以“入世”的态度去耕种,以“出世”的态度去收获。
这是一种智者的境界,
佛家讲究的是忍让、避开、耐烦、不理会,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不为世事所扰,豁达地面对人生,洒脱自在,才是快乐处世的真谛。
这个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
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就像古人说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随缘自适,烦恼即去。
◎ 一二
人生在世,只不过数十个寒暑而已。一切是非成败、功名利禄,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浪花上的泡沫,转眼成空。
想穿了!没有必要把它当作包袱背在身上,耿耿于怀。
在一个智者看来,功名不过是一堆粪土。所谓人间富贵,也只是那天上转瞬即逝的几片浮云。
只有放下对功名富贵的执著、妄念,才能够开启你的智慧之大门。如能心无二致地面对自己对生命真谛的探索,就能够不屈服于任何强权,成就真正的自己。
世事无常,人生无常。知足常乐,淡泊名利。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凡圣。以一颗平常心,直面这个惨淡的世界。
◎ 一三
一位朋友幼年失母,少年失学。后来好不容易上学了,初中没有毕业就赶上了“文革”。到山村插队落户,在一次山洪爆发中受了伤,落下个半身残疾。回城后在街道小厂做工人,与一个哑巴结了婚。生下一个女儿,培养到大学毕业,还没工作就在一次车祸中丧身了。哑巴老伴因为悲伤过度,不幸病故。如今他老了,退休了。光棍一个,孤苦伶仃。实在是很可怜、很苦命的了。
没有想到的是,一向乐观开朗的他,依旧还是那样乐呵呵的。他说,一开始我也很伤心。然而一想到人生就是苦难,许多人都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我的心头也就释然了。这一辈子虽然很不幸,但是关心我的人还是很多。幼年失母,后妈对我非常好。上学是迟了几年,老师很关照,借许多书给我看。身体残疾了,政府让我提早回城,破例让我进厂做工。女儿、老伴先后离世,街道领导常常来慰问,帮我解决了许多困难。如今退休了,还年年加养老金。老有所养,衣食无忧,我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
他悄悄地告诉我,这两年他在念佛,在看有关佛学的书。他说,庙里的一位主持经常对他讲,世间本无事,不妄求则心安。得失随缘,自然就能笑对人生。世界上的事情,一切无常也,一切苦也,一切空也,一切无我也!
佛学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这倒是我原先没有想到的。
在这位已经超越了苦难的朋友面前,我完全忘记了生活中烦恼和不安。一颗浸泡在苦水里的心,隐隐感受到了一股人间的春意。
◎ 一四
在那之后不久,我去了一趟首都北京。利用会议的休息时间,专门去拜访了一位官至司局级的老同学。
老同学的父亲是我们家乡一个小有名气的右派。由于家庭的原因,大学毕业后就到了大三线的一个工厂做技术工作,不被重用。后来四人帮垮台了,改革开放了,才被调到北京。由于他的才能出众,很快就做到了处长、副司长、司长,最近听说很有可能再上一个台阶。可以想见,每天车进车出,前呼后拥,一定是踌躇满志、十分威风的了。
这样的人,日子过的快活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没有料到,与我原先想的完全相反。老同学一见面,就向我倒起他的苦水来。他说,如今这官儿,当的真是苦啊!事事操心不说,还要防止身边的各种暗箭。不少同僚眼睛盯着你,处心积虑算计着你,生怕你挡了他们的路。与兄弟部门、有关单位送往迎来,礼尚往来,哪一个也不能得罪。更要命的是,某些顶头上司要你做一些不该做的事。做吧,违背原则,也对不住自己的良心。不做吧,他在你上面,会叫你在单位活得很难看。我现在每天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怕你笑话,我真想早一天退休,早一天回家抱孙子呀!
朋友是个老实人。听得出来,他说的是真心话。我没有想到的是,风风光光的他,这些年竟然过的一点不快乐。
又过了几年,朋友给我打来一个电话,说他已经退休了。如释重负,无官一身轻。生活很安定,过的很快乐。最近到五台山旅游,去拜访了一个老和尚。老和尚送他一本《金刚经》,他已经开始看了……
◎ 一五
总以为佛教是反科学的,是迷信的,是麻醉人民的鸦片。佛教徒,在我的心目中也跟洪水猛兽差不多。没有想到,两位经历不同、地位不同、对人生的感受也不同的朋友,最后都走上了学佛的道路。他们的思想变化,改变了我对佛教的看法。
联想到这些年来各地佛事的兴盛,周围信佛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对这个世界感到困惑和不安。两千多年了,佛的魅力不但丝毫没减,且大有复兴之势。这种种奇特的社会现象,不禁使我对佛学也产生了越来越浓烈的兴趣。
于是,在一个早上开始看佛经。
不看不知道,一看就放不下了。佛的博大精深,佛的大慈大悲,让我在一种深深的震撼中审视着自己的灵魂……
◎ 一六
一位学佛的朋友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说的是鼎州禅师和一个小沙尼,于一个秋天的傍晚在庭院里散步。突然西风骤起,飘起片片落叶。禅师见状,赶紧弯下腰去,将一片片树叶检了起来,放进自己的口袋。
站在一旁的小沙尼自作聪明地道:师傅,不要检了。反正明天一大早,我们就会打扫的。
禅师一边继续在那里检着树叶,一边不以为然地说:咱们每一天都在打扫,难道地上就干净了吗?我多检一片树叶,就会使地上多一份清爽啊!
小沙尼不大服气:师傅,落叶那么多。你在前面检,它在后面又落下。你什么时候检得完呢?
禅师边检边说:落叶不光是在地上,还在我们的心里呀!只要认真地去检,时时去检,终究会有检完的那一天的!……
◎ 一七
禅师和小沙尼的故事告诉我们,清扫心灵是一种挣扎与奋斗的过程。只有将自己心里的枯叶一片一片地检起,才会保持内心的洁净。
人生无常,生死事大。百年光阴,弹指即逝。要抓紧做好该做的事情。
不妨从自己的心性入手,注重心智的培养。修身养性,自律自制。在任何时候,念念自净其心,自修其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己度化,自己持戒。这样做了,你就会感到,没有白来这个世界一遭。
有求皆苦,无欲则刚。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不在金钱,不在爱情,而在真理。一旦拔除欲箭,去了私念,便就到了清凉世界,智灯慧炬,明我道心了。
生活中的种种困扰往往来自自身。内因不起,外因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用你的智慧,打破困扰,祛除迷惑,你将会发现你生活的世界是多么美好。
◎ 一八
一日,某友来访。在闲聊中回首往事,他感叹这一辈子有三大不幸:一是时代动乱,没有机会上大学;二是革命需要,总是做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三是挑花无运,一辈子没有遇到一个红颜知己。
因为这些,他说他退休后总是快乐不起来,整天抑郁寡欢。
我笑了,道:你最好换一个角度来看,也许就想通了。还建议他读点佛经,看看佛是怎么说的。
过了两个月,这位朋友又来了。他说他看了几本有关佛法的书,许多事情都想通了。比如说,正是因为没有机会上大学,他在十年动乱中才没戴“臭老九”的帽子,没有遭受皮肉之苦。平平安安过了一生。
能够有工作可做,虽然没有兴趣,也比人家失业的强。衣食皆无忧,生活有保障,没有压力嘛!这样的日子,现在有多少年轻人在向往着啊!
至于挑花无运,那就更是好事一桩了。如果有了外遇,家庭生活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和谐了。哈哈……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