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岩读ái)生长在弥渡坝子西北,三面环山,南望弥川,北靠凤仪,东接祥云,西连巍山,已有2000多年历史。
我和朋友相约行走红岩,如今的红岩街直马一条枪的老街上,仿佛回到了从前的岁月。但见斑驳的老墙,古旧的房屋,插花其中的现代高楼,尘埃遍布的小商铺,熙熙往来的人们,讨价还价的喧嚣。还有三三两两走动的老人和孩子,悠闲的坐在大树下聊天玩耍。古旧的老房,现代的生活,让人宛若时空穿越。
石板铺就的街道光滑如镜,行走其间,脚底发出清脆的叩击石板的响声。老街两旁两层的木质小楼,粗大的房梁,老屋里昏暗幽深的房间,层层叠叠,看不到边似的。想象从前的人们住在这典雅宽敞的房间里,生活是多么的富足。透过那些暗淡的光影,历史只留下了沧桑的过往。如今,老屋里仍旧住着人,他们生活简单,悠闲。门楣上飞扬的题字,仿佛还在诉说着前朝往事,从老街吹过的风,穿过历史的烟云。
红岩最大的自然村落观音村的王家大院,始建于清光绪中叶。我们这次游赏当不会错过。我们来到这里后,都感慨虽然房屋显露着潇潇的没落,但仍然抹不去整座建筑的恢弘。处处雕梁画栋,圆雕、浮雕、镂雕,雕工精湛,构图精美,寓意深刻,件件都是上乘之作,透露着古人对艺术的审美。大院按“王”字形构字结构并排构建院落分布,五座院落规范分布在“王”字的三横上,以“王”字形的一竖为中轴左右对称,布局独特。在一个青砖铺地方正的天井里,拱形的房门,房舍虽破败不堪,却是从前的光景。一位古稀老妇人正蹲在潮湿的房间里,全神贯注且手脚麻利地分检着烤烟,精神矍烁,目光平和。朝里望去,一把把检好的烤烟正整齐地摆放着,过道里吹过一缕清风,很是惬意。老人抬头望了我们一眼,却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烤烟,不忍打搅她的宁静,我微笑着离开。古旧的大门口,倚着三五成群的村民,在聊天、打扑克。
当我们来到白崖城遗址时,思绪仿佛回到2千多年前。《南诏野史》记载:汉武帝时,“仁果为众所推立于白崖,武帝乃册封仁果为王,号白子国”;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蜀汉诸葛武侯南征,至白崖,杀雍闿,擒孟获,乃封仁果十五世孙龙佑那为酋长,赐姓张氏,号建宁国(或白子国),于白崖筑建宁城”。到公元629年龙佑那十七世孙张乐进求逊位于蒙细奴逻。白子国张氏从仁果至张乐进求在白崖共延续三十三代,留下谜一样的历史流传。在2017年,经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的考古调勘,确定了白崖古城的存在,叩开了人们探究谜底的一缝之隙,让人的脚步不由自主放慢,去领会这份穿越历史的从容。
伴着追忆历史的思绪,我们在远处看到在白崖城遗址西北不远处山峦中,是“创自前唐,兴于蒙段”的白子国皇家园林、南诏帝王避暑和祭祀祷告之所谷女寺。远远地欣赏这座历史久远金碧辉煌的谷女寺(高娘寺),以青山为屏,绿水为帐。端午节,四方八面的游客汇聚谷女寺,游览胜景,登高看远,焚香祈福“游百病”,人声鼎沸,经久不衰。
我还是在后来的一次旅程去探访了谷女寺,大雄宝殿殿宇轩昂矗立,庄严崇丽,古朴典雅,恢宏壮观。殿内泥塑佛像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慈眉善眼,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佛教故事。殿前的休闲区,是花园庭院,精巧秀丽,幽香袭人,颇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妙。不愧为皇家园林,避暑行宫。
一股清冽甘甜的清泉从莲花崖喷涌而出,汇成清幽幽的小溪,玉带似地从寺前穿过,流向远方,福泽碧野苍生。走下青石板铺成的小道离开谷女寺,我频频回首,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