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声震崖山血染海

  大约是在三年前,我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的专家到江门参加一个会议,结识了江门博物馆的几位同志。他们都很年轻,约莫三四十岁,在彼此的交谈中了解到,他们清一色的高学历,都是学习中国历史和文物考古的博士生。一位湖北籍的同志告诉我,他已经在江门工作了十多年,专门研究新会的历史。因为彼此情趣相投,互留了联系方式,后来我们成为好朋友。几年过去,彼此的交往日深,我从他那里及史籍中了解到新会的一些历史,也曾到过江门的几处历史遗迹参观。

  戊戌年的秋天,我与几位朋友结伴,第一次踏上了崖门古战场遗迹。清晨,我们从新会驱车出发,大约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景区的大门非常别致,是一艘古船造型。景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崖门宋元古战场,有崖门古战场、国母殿、崖门炮台等景区,是南宋灭亡所在地,在这里曾发生历史上最为悲壮、最有名的“崖门海战”史事。这里曾是700多年前叱咤风云的大宋皇朝在广东建立唯一大型皇帝行宫——崖山行宫所在。崖门古战场作为崖山一带历史的凝聚地,千百年来,丰富的民间活动,文化传统,依旧代代相传,成为一笔不可估量的文化遗产!我们进入大门,沿一条道路左向行进,大约一里有余,就见一处宫殿式的建筑,依山而建,梯级上山。我们询问一位景区工作人员,她说,这里就是国母诞——崖门古战场的南宋行宫。我们拾级而上,有几重殿中院落,内有一座慈元庙(俗称国母殿),是为了纪念坚贞为国,宁死不降,率领20万大军捍卫自己民族的南宋国母杨太后而建。 我们从大殿左行进入逐一拜谒。当我们伫立在杨太后塑像前,心生虔诚,敬仰这位慈祥母仪。殿内挂有很多史实资料,供游人观赏,我们也从中更详实地了解到一些有关宋元海战的知识。杨太后被后世尊为忠贞节烈的化身,其投海处崖门海一带世代风调雨顺,名人众出,民间传为杨太后灵佑。于是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七定为国母诞,几百年来全国各地的宋宗室后裔纷至沓来,或舟或车,络绎不绝汇集国母殿,举行隆重的赵氏后裔拜祭活动,活动丰富,气氛热烈,香烟缭绕,炮竹声声。我们登上后山的观景楼,整个崖门景区尽收眼底

  崖门,屹立于南海与银洲湖的相接处,因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对峙,延伸入海,就像一对半开半掩的大门,故名崖门崖门是南宋覆亡最后一场血战的古战场。宋益王赵昰于1276年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招集兵将,继续抗元军。其后元军南下进迫,小朝廷由张世杰、陆秀夫、陈宜中一班文武官员,率十数万军队入海南逃经潮州而至珠江口,再西奔化州驻跸。景炎三年四月,年仅11岁的景炎帝病逝,由其8岁的弟赵昺即位,改元祥兴。因高雷失守,(石匈)州势难立足。枢密使张世杰以崖山可恃,再迁帝驾驻跸崖山。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与副帅李恒率领元兵包围崖山,张世杰指挥战船与元军大战于银洲湖上,宋军力战不胜,浮尸十万。是役,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崖山奇石之下,宋朝最后覆亡。

  当时,新会的士民闻宋帝驾幸崖山,纷纷勤王入卫。志书记载:中乐都新昌村的邓荣,在江西省广信任知府,被元军所破。及闻帝昺幸崖山,即奔归谒帝,卫主抗元。他在乡间募集民兵数千到崖山拱卫行宫。禄洞李宗月,原在封州任职,闻崖山行朝,便弃官回崖山,事奉幼主。得知军缺饷糈,毅然捐粮1000石,被诏充新会县水界提督,警戒自坡亭、官塘至外海一带海域。并分拨民兵入卫。文章都伍隆起,因三世受禄,因此以死报宋,亲率乡兵拒元。又贡米700石供军粮。后被叛将所杀。 有凌村陈元辅、陈英辅兄弟,献粟数千石饷军;水南村廖汝楫,出粟助师,起义勤王。还有香山县(今中山)马南宝,献粟千石饷军,并率义兵护帝;黄梁都赵若榉募集乡民数百为义兵,卫宋抗元。更有新会、中山、顺德以至钦州、廉州的水上居民(旧称旦民),组成乌旦舟师,袭击北兵水师。抗元战火,遍及新会外围的要塞通路。

  然而,在强敌面前,不论是宋王朝的亲军,还是各地勤王的义兵;也不论是陆军还是水师,都是胜少负多,军事上不断失利、据点不断被占。特别是(祥兴元年)十二月二十日,信国公文天祥在海丰县五坡岭战败被掳之后,主要外援被消灭,崖山的宋军基地日渐处于元军的包围之中。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初,元都元帅张弘范率领元军数万由闽入粤打败文天祥后,直扑新会崖山;元都元帅李恒也率兵船百余艘从广州驶到崖门海面,水陆夹攻崖山宋军。张世杰为死守计,焚崖山行朝草市,结大舟千余艘贯以大索,作一字阵。四周起楼如城堞,奉帝居中舟,决与元军死战。张弘范的陆军、水军汇集崖山、崖门,包围了崖门海面的宋舟,截断宋军往岸采柴草、汲淡水的路线,不断向宋舟军中炮轰和袭击。当时有千艘载满渔民义兵的乌旦船来援宋军,也被元水师冲跨,数千渔民落海,大部分壮烈牺牲。接着,元军又用小船满载茅草,灌以油脂,乘风纵火,直冲宋船,企图火攻连环船。但是宋军预涂坭桨于船蓬船身之上,火不能燃。张弘范以火攻战不克,又施诱降计。曾派出张世杰外甥韩新三到宋船劝降,遭到张世杰严辞拒绝。

  二月初四日,张弘范又驱文天祥乘海船到达崖门海面,迫其写书与张世杰劝降。文天祥书《过零丁洋》诗给他,诗云:“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滩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写出了流传后世的千古名句。   

  张弘范诱降失败,经过一番准备,二月初六日,发动向宋军总攻。时值春雾朦朦,细雨霏霏。元军乘潮冲入宋军舟阵,偷袭宋将左大的战船,掳去左大。跟着又夺去宋军夏御史指挥的七艘战船,宋军军心动摇。加以翟国秀、刘俊等率兵船降敌,军中大乱。张世杰欲闯入中军救帝,但时已近黄昏,阴霾四布,咫尺莫辨,遂率16艘战船冲出崖门。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先驱妻子赴海死,登帝舟奏道:“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不宜再辱。”遂背帝昺蹈海殉国。从官及宫人多随之投海。事后,杨太后闻帝已投海殉国,亦赴海而死,南宋遂亡。第二天,崖门海浮尸10万,随波起伏,惨不忍睹。我们在崖门景区参观,很快就过去了近两个小时。在即将离开景区的时候,几位游客告诉我们,崖门古炮台距此还有二三里路程。我们径直前往,在海岸的一片丛林中,一睹古炮台的风采。

  崖门古炮台屹立在海岸,是广东目前保留最完整的一个单体古炮台。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呈半月型,雄峙崖山,背山面海,紧紧扼守着崖门出海水道,历来是广东沿海地区边防要塞。炮台分上下两层,下层炮位二十二个和二个门洞,遗有四千斤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铸造的铁炮三门。炮台设有兵房,地下弹药库,都设隧道通连。高处设有月台式了望指挥台。向海处有门额“镇崖台”三字石刻。其下为台阶直通水面。再往东为岩石壁,刻有清嘉庆、道光等重修时的石“炎海风清”等。虽然经历了战争硝烟的干扰,但各种设备设施保留得十分完整,里面一草一木都是历史的见证。

  烈日中天,惊涛拍岸。我驻足在一门古炮前,用手抚摸着沧桑风雨洗涤过的这门古炮:秋风拂过,仿佛听到隆隆的古炮声威震山崖;凝望海面,在太阳的映衬下犹如鲜血染红。我伫立海岸沉思良久。曾有人这样说:崖山之后无中国。

  这是民族主义者的观点,被很多人认同。表明在外族入侵之下(蒙元消灭南宋崖山一役),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自尊心损失殆尽。的确,中华民族在抵衘外来入侵的历史上有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不屈故事。但是,受外敌的入侵,中华民族也曾受过不尽的凌辱。因此,崖山是中国一个值得回忆的地方,国人应该认识它,汲取它。勿忘历史,扬我国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声震崖山血染海  声震崖山血染海词条  
散文

 除了坚强,我们别无退路

幸福是什么呢?仔细想来,它是一种抽象、无形却又立体的东西,是一种很多时候无法求助于他人、一旦有能力就能够自给自足的东西,它让我们坚强、勇敢、坦然而丰盛,亦能感染...(展开)

散文

 我的兄弟姐妹(7 上)

 我们一直都相信,有四哥在,远方就有了家,有了家,漂泊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就有了灵魂安放的地方。  四哥是家里的老小,从小就很顽皮,上树掏鸟、下河摸鱼,踢马掌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