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故乡那山,忘不了故乡那水,忘不了故乡那浓韵腊月风情。
走在昏暗的霓虹灯下,享受着城市的喧闹与寂寞。那些折旧的年华,那些儿时的记忆,那些腊月风情,像雪花般飘浮不尽。
进入腊月,天气异常寒冷。故乡的田野上便很难看到人影了:他们大都在家里忙些琐碎事,大有总结一年之味道。
腊月初八,俗称“腊八日”,据说这是个吉祥的日子。人们办喜事往往选择这天而不择他日。但这天最常的项目却是“打糖米”,说白了,也就是打扫卫生,将屋里屋外的蜘蛛网彻彻底底地打扫一遍。每每这天,父亲还会额外的把屋后的水沟疏通疏通。我总爱问父亲为什么会在这天干这些事,父亲却也不知为何,只说这是传统,我想大概是图个吉利吧。
若说腊月二十三,是个特别的日子。传说是灶王菩萨上天报到的日子,他在民间灶中为神已有一年之久,忙碌了一年,在这将要过年之际,得上天庭玉皇大帝处开会,汇报年终情况。人们为了感谢他,则行相送之礼:准备半壶清茶,再烧些冥纸,待冥纸灰烬,便鸣炮以示送别深情。真可谓毕恭毕敬。
再说大年三十,是整个腊月中最忙碌的一天。记得儿时看着父亲忙得不可开交,便也帮着瞎忙得不亦乐乎。
吃过早饭,便忙着写春联了。印象中,父亲一直是是一位了不起的“文人”。他读的书虽然不及我多,但他的毛笔字却写得比我好,懂得礼数也比我多。每每这时,父亲总会细心地裁好“万年红”,如鱼得水,大展手上功夫。而我每次争着瞎掺合,写出了一副副自认为很不错的对联,却也无法跟父亲的字辟美,更不敢帖在堂屋外,供人欣赏。
帖好对联,大概中午了,便到了敬祖宗的时候了。说这敬祖宗大有偏义副词之味道,实则敬神,这亦是有讲究的。
它得遵循大小之序:天神为大,家祖在后。故得先敬屋后的飞山庙。这飞山庙,矗立在粗壮而挺拔的的百年古枫旁,传说已有几百年历史,见证了故乡几代人的成长。庙中正堂有操纵生死权的飞山神和其名下一文一武将,偏堂乃供奉着观音菩萨。传说飞山神吃荤,观音菩萨吃素。因此,父亲总回精心地准备好飞山神的鸡、鱼、肉、酒,观音菩萨的豆腐、粑、清茶,以供享用。待冥纸灰烬,便鸣炮示众。印象中,每年的敬神模式丝毫不变,只是父亲命我鞠躬的愿望时刻在变:以前父亲希望菩萨能保佑我健康成长,后开变成了希望保佑我能考上好大学。在后来就希望我们能找到人生的幸福。我虽不信迷信,却也理解父亲的苦心,便也只能照做,也忙上前鞠了三个躬。
敬完飞上庙,就得敬土地庙,这敬法大致相同。只是土地公婆管辖的区域不同,传说他们是家禽之祖,故我又得虔诚鞠躬。最后才到自家堂屋敬祖宗。父亲是个特细心的人,总会把冰凉的祭品温一温,算是对自家祖宗的特殊尊敬吧。
敬完神,大概到吃年夜饭的时候了,这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印象中,和爸妈、弟弟一起吃团圆饭是最温馨的。那时虽然家里穷,没有特别丰盛的饭菜,但那种气氛特和谐,特亲切,是我这些年一直追忆的。
吃完团圆饭,就得接灶王菩萨了。据说他开会已毕,故又得行迎接之礼。毕竟,“民以食为天”,食以熟为优,熟以灶而成,灶以灶王为尊,故知灶忘之重了。
坐岁是大年三十最后一项节目了。全家人坐在火厢里聊天,看电视,等待倒计时,尽情享受旧年的最后时刻,尽情期待新年的到来,尽情憧憬新年美好的一切,有的家庭大人还会给小孩子压岁钱,这大概是小孩子愿意苦坐的原因吧。
再说新年第一天,父亲总会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在自家的神槛上放些粑,豆腐之类的素品,然后放一封特长的鞭炮,传说这叫“出行”,大概是给祖宗拜年之意吧。儿时,总会嚷着要父亲叫起我放鞭炮。而现在,却也觉得那是件甚是无聊之事。
关于拜年,有句总结语:“初一儿,初二郎”。大意为:初一儿子给父母拜年,初二女婿给岳父母拜年,初三初四便没说法了。
说完有确切日子和特殊说法的风情,便该说其它的了。
杀年猪是故乡一常习俗,有早有迟,早则十一月就开始了,用来制腊肉,迟则过年前几天。那宰猪的场面,虽然有点残忍,却也特有味,其乐无穷哎。
说起打粑,便有得一说了。其制作工序并不复杂,主要把糯米蒸熟,倒在特大号石制似碗的东西中,然后两个人用木制的T字架不断揉打,等米成粘状后,抹些腊油,再一个一个地捏成包子状,放在特大号的木板上,用同样大小的木板压在上面,等包子状压成圆饼状,便成真正的粑了。
提及制甜酒,却也得一说。它的制作工序简单,但要做好它,却决非易事。将糯米中放入些特殊的佐料,搅匀。放入缸中,用温火烘,这火候特不易控制:火大了,会烧坏,火小了,又不熟。印象中,母亲制甜酒的技术是首屈可指的。只是这些年,我也长年在外,便也很难尝到母亲亲手的佳作了。
磨豆腐也是儿时的记忆之一。父亲把泡胀的豆子放入的碾中,再来回转动碾,待豆子磨成豆浆,再用开水泡熟。滤去渣子,最后加些石膏水,豆腐儿便诞生了。把一朵朵的豆腐儿用纱布挤紧成块,便成了通常的豆腐了。
而今,不会像儿时一样争先恐后地踩粑板了,也不会嚷着放鞭炮了,更不会烦着父亲瞎掺和了。
也许有一天,我会抱着儿子坐在霓虹灯下,将故乡的风情当故事讲给他听。它虽然没有恐怖小说那么刺激,也没有言情小说那么浪漫,更没有推理小说那么深奥。但它能让儿子了解故乡,了解故乡的风情,了解故乡的一切,永远不忘本。
故乡的风情像一首古老的歌,永远也唱不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是永远也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