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钱浩梁是其中的一个。本来他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京剧演员,可是他在文革中却吃了政治饭,上了贼船,断了自己的前程。
一九三四年,钱浩梁出生在一个京剧艺人家庭里,祖籍浙江绍兴,客居于上海。
十五岁左右,钱浩梁进了北京京剧实验学校。学校里人才济济,除了十大教授外,还有众多的名家任课。他如鱼得水,翱游在京剧的海洋里。
在学校里,钱浩梁主学尚派武生,兼学其他。他功夫好,学得多,很快就脱颖而出。五十年代前期,学校每星期日必在大众剧场演出,他的名字逐渐为人所知,特别是他人高马大,翻得冲,打得狠,有嗓子,有功架,很受观众的欢迎。
五六年,钱浩梁毕业后留在实验京剧团,校长很器重他,请名师继续教他。五九年,他在北京中和戏院贴演【伐子都】。他演得如火如荼,层次分明,举重若轻,一下子轰动了北京城。钱浩梁红了,那时他还不到二十五岁。
一九六三年,实验京剧团并到中国京剧院,中国京剧院分一团二团,钱浩梁调到中国著名京剧演员李少春、袁世海所在的一团。
六十年代,江青把黑手伸进了文艺界,首先是戏曲界。
一九六四年夏天,文化部举行全国京剧现代戏会演。中国京剧院的重点剧目是【红灯记】,由阿甲导演,李少春演李玉和,高玉清演李奶奶,刘长瑜演铁梅,袁世海演鸠山。钱浩梁是李玉和的副角,随着李玉春说腔排戏。
【红灯记】从排演开始,就斗争得很厉害。江青以无产阶级代表自居,全面控制,不断指令,干扰上线,弄得阿甲等主创人员很为难。江青见阿甲不好控制,李少春也不听话,而她要控制京剧界作为进身的第一台阶,就要有自己一批人。她把目光转向了钱浩梁。她对钱浩梁交心:“我看了你的【伐子都】,但是我不能给你叫好儿。那是封建主义的艺术。你要在【红灯记】中好好发挥作用,这才是大方向,到时候我要给你的李玉和好好叫好儿。”这话说得够明白了。
钱浩梁早就入了党,江青对他又接见又指示,他把这些看着是上级的关怀和培养,对江青更是感激涕零,心向往之,身即随之,他越来越乐于向江青那边靠拢了。
后来李少春病了,钱浩梁由副角变为主角,一跃而成为【红灯记】的主角。在戏剧的加工和修改中,江青频繁指示,浩梁诚惶诚恐,惟命是从。渐渐地,他的主体意识丧失了,只剩下江青同志的指示了。
一九六六年,文革爆发,风云变幻,人妖颠倒,天下大乱。在文艺界,对待革命样板戏【红灯记】的态度,成了革命与反革命的分界线。【红灯记】成为八个样板戏的首板,享受愚民和投机者的顶礼膜看。演戏的人,也如登仙境,于是出现以令人生畏的【样板团】,浩梁是首屈一指的姣姣者。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林彪、康生、江青等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革命文艺战士。林彪宣布任命江青为全军文革小组顾问,江青非常得意地向文艺战士们宣布: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团【红灯记】、【沙家浜】剧组,编入解放军序列,归总政领导,发军装,不载领章,算准军事部队。这样,从样板戏,到样板团,再到样板服,江青的文艺御林军建立起来了。
在中国京剧院,阿甲成了反革命,李少春成了反动权威,统统斗倒斗臭,而紧跟江青理所当然成了无产阶级革命派。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红灯记】由样板戏而延伸出钢琴伴唱【红灯记】,由舞台而扩展为电影,主角都是浩梁。他的身价倍增,他的地位也不断高升,并由演戏向从政演变。他由造反派的小头目,进而成为实权在握的中国京剧院革委会副主任,最后达到国务院文化组成员,文化部副部长,真可谓平步青云。
江青还效法女皇,频繁给亲信们赐名。她说钱浩梁这个名字不好,理由是“钱”字是资本主义的,无产阶级怎能要钱?不能要这个钱字,更不能做钱的栋梁。于是钱浩梁就有了一个钦赐的大名:浩亮。
改名意味着钱浩梁向江青更靠拢了。他是“脱却兰衫换紫袍”,一夜之间,一个唱戏的成了主管文化工作的部长。
一九七六年十月六日,作恶多端的四人帮被剪除。树倒狐狲散,钱浩梁随之受到隔离审查,他从巅峰一下子跌到谷底,从前呼后应的部长大人成了获罪的阶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