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4年从月薪1200到年薪20万:不突破,就沉沦。厦门大学经济系毕业生,分享职场经验~
上周6在马可波罗的将军和Y公司的总经理吃饭,他郑重的告诉我,经过和董事长的商议,决定邀请我加入,担任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处的副处长,负责项目前期策略研究和团队组织架构的改善,待遇是,基础月薪8000,年13薪,保底年终奖10万元。
我压抑住内心的狂喜,用平静语气告诉他,还要再仔细考虑一下,周日再答复。
第二天在和台湾老板见面之后,我同意了。6月1日去上班。
我是厦门房地产行业的普通的一个经理,2007年6月1日开始进入这个行业,马上就4年了。
4年,相当于又上了一次大学,又是一个起点。
4年,从厦门,到上海,再回到厦门,痛苦并纠结。
4年,吃过多少苦,有过多少故事……
在这个欢乐的日子,想写些文字,记叙一些以前的经历和心情。
如果不是我们高中男厕所墙上的招生简章,我根本不会来到厦门大学。
我是北方的一个普通的小县城的一个卑微的男孩子,比较瘦弱和自闭。在高考前的一个阴沉的下午,我跑到学校去打乒乓球,中间顺便上了厕所。出来的时候我被墙上的一张招生简章所吸引。
那是5栋红顶白墙的大楼,矗立在湛蓝的天空下,有一种寂寞的放逐的美感。于是我记住了这个名字,厦门大学。
我对厦门大学基本没啥了解,但是报名时候我还是义无反顾的报了。
那是2003年。漳州校区才刚刚投入使用,我第一次离开县城,来到一片荒芜的漳州校区。
话说当年我对经济系没啥了解,直觉告诉我说是和钱有关系的专业。当然后来我失望了。我现在也弄的不是很明白经济系是干嘛的——这么说老师们要打我了。
而且我还是经济学基地班。
后来我和别人介绍经济学基地班,大家一致表示不理解,终于有人恍然大悟的问,是不是和分析啊、测算啊有关系啊?
我违心的说是。
但是其实我现在在工作中体现的细致和逻辑是后来磨练出来的,和经济系实在是没啥关系。
去年我和金融系的一个博士合作一个房地产政策分析的课题,她提供给我了2个研究生协助我,但是我可以很负责的说,理论上他们还可以,但是和现实脱离的太远了,缺乏大胆的假设,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做出来的东西基本无法使用。
所以后来我亲戚问我要不要考研究生,我直接告诉他,工作几年再说,有必要再考。
当时经济系的牛人很多,但是大家普遍比较低调,每天各忙各的,下面小团伙喝多,但是这个系的凝聚力不强。
我不知道当时学那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当然,直到现在我还不明白供求曲线和房地产的定价有啥关系。
于是每天过着无所谓的生活。
我挂过几门科。分别是生命科学导论,线性代数,还有啥忘记了。我挂科除了自己没有学好之外,我不作弊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我曾经看到有人在微积分考试上疯狂作弊,连试卷都可以掉包偷换。
一直到现在,我都以自己不作弊为荣。
接下来,就是毕业。
毕业。
在毕业和求职的这段时间,暴露出了大学挥霍青春的代价。
面的第一份工作是建发房产,我不修边幅,吊儿郎当的去了,大大咧咧的和同是厦大出来的HR学姐一通乱侃,学姐忍俊不禁,接着就再无消息。
接下来是号称来自新加坡的开锐咨询。我心理测试没有过。
在接下来是世联地产,心理测试还是没有过。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心理有问题。世联地产的HR郑重的告诉我,我不适合从事房地产——前不久世联邀请我加入,我婉拒了。
接下来雪津啤酒、安踏、夏商旅游等等,全被鄙视了。
我陷入空前的恐慌和迷茫。
大学四年,我错失了很多东西,简历上可以写的东西实在是少。
大学就像是自助餐,交了钱进去,想吃什么就拿什么。但是如果什么也不拿,睡到打样,结果必然是腹中空空,一无所得。
接下来我找到一家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实习。美其名曰是实习客户经理,其实就是电话营销。我挑战过一天打200个陌生电话,打到耳道发炎,听觉下降,才忍痛辞掉。
6月1日,当我接到L公司的面试通知的时候,我做好了准备。我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像一头饥饿的狼,渴望一份工作。
已经忘记了当时回答了什么问题,只记得被要求写一篇文章,关于闽南文化的。
接着就接到了录取通知。
我也不知道他们当时为什么会要我,但是前几天Y公司的总经理说,我看到你的时候,觉得你有一种不依不饶的坚持。
或许当时就是这样被看重的吧。
这就是第一份工作,试用期1200,一个勉强可以混口饭的工作。
回首大学,我觉得的确没有充分利用。如果可以在给我一次机会,我想我会好好学习英语和财务知识,这2中技能是在任何行业、任何时候都很有帮助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