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段家的第一盏白炽灯点亮了,这可以说是永新县农村用电史上一个里程碑的事件。因当时段家村离县城比较偏远,且有一段还不通公路,很多变电设备靠人力板车拉至施工现场。随后慢慢序序就有黑白电视机、电风扇等电器,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电器时代,最终告别了退出历史舞台的煤油灯。
电力是作为一种新的清洁能源开始逐渐普及,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一切得益于塞尔维亚裔美籍天才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交流电的发明。1882年,他继爱迪生发明直流电后不久,即发明了交流电,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交流电发电机。1897年,由他主持设计的举世知名的尼亚加拉水电站中,第一座10万匹马力的交流发电站建成,成为35公里外的纽约州水牛城的主要供电来源,从此形成了以交流电为大电网的远距离输送供电成为商用。在历经跨越近90年的岁月,段家迎来第一盏白炽灯。
1969年位于江西省西部永新县宁冈河上,枫渡水电站建成发电。当时的装机9MW,年平均发电量4,044万kW/h。1988年位于永新县南部禾水河支流龙源口水电站建成发电。同样当时装机3000kW,年平均发电量105.6万kW/h。可以说当时的发电量非常有限,也不能并网,形成有效的电力调度。据文献[2]记载,当年全吉安地区是能源不足,全年发电量为3.79亿度,平均每人不到100度电,远低于全省人平电量200度,全国人平电量300度水平。以井冈山市为例,每年缺电期长达五个月之久。可想而知,那时供电质量,枯水期时,有整整一个秋天都没有电的可能性发生。记忆中,最严重的一次,停电有近大半年,村里唯一的柴油机米业加工机器没日没夜碾米,因为这一区域都没有电,来自四面八方的村民生活上都受到影响,用人力板车拉稻谷到段家来碾米维持生活所需。
我是隐隐约约记得段家的变电所开建时期,那时候受金属材料匮乏影响,修建是半室外型的变电所。主要是配电箱的外壳是木方做成,不能淋雨,防水等级不够。变电房离我家祖屋是最近,可以说是近在咫尺,寸步之遥。因为我是年龄太小,不能进入这危险的区域,记忆最深刻的是施工人员挖沟埋接地线。那时挖沟的深度现在看来,工艺比较严格,已是完全遵守规范与图集。不像现在,甚至出现过用一根镀锌角铁锤击至深土里,直接接地。当时不懂,为何引入地下,且十分好奇。也许好奇心注定了我今后都要从事与电相关的工作:走上社会以后,做过电焊工、水电工、电工。管理过城市综合体的电气工程,任职过由中国能建广东院承建的南方电网调度中心自动化机房建设工程基层的电气主管,同时也结识两家巨无霸公司的一些同行,并成为挚友,甚至还一起共同对电子信息机房电气设备连接方式对系统运行稳定性进行过研究。可以说,终其一生都是与电力打了半辈子交道。
在那个缺电的年代,电还是一项高端消费,节约能源是重重之重,用的大多是5W的白炽灯泡,重要的地方提高到15W,(如大人经常编织斗笠,小孩写作业的地方。)照度还是非常昏暗,相比煤油灯自然是好了许多。有色重金属匮乏的年代,用铝线代替铜线,铝的抗氧化能力低、机械强度弱、线路故障率高,甚至低压进户线还有用铝裸导线。要找一个电工,有时几天没来,电与煤油灯要经常交替使用。那时的用电安全性,主要还是家用电器少,极少富裕家庭有电视、电风扇、电饭煲等。因此插座极少,即使安装也要超越一般小孩的高度,使其触摸不到。拉线开关安装在木楼板的横梁支撑木上,超出了人体所能触及到的范围,电气稳定性还是很差,毕竟在那个年代只有刀闸开关与保险丝串接在线路里作保护。对于安全性只能是通过空间距离物理隔绝。
村里的变压器陆续用了十来年,因早期变压器安装在段家,对近距离供电的用户来说,电压的质量还是可靠,没有出现低电压,不会因电流过大灯泡钨丝发红,减短白炽灯的合理使用寿命。后来随着国家对电气设备高能耗的设备加以淘汰,但同时对农电改造的资金投入不足和没有合理的设计。变压器移位至前面的村庄时,加之导线截面过小,距离较远,且又是钢芯铝绞线,高峰时用电末端就会产生低电压。电压降十分厉害,白炽灯钨丝发出非常微弱的红光,电饭煲当然也会出现夹生饭,煮不熟。再后来,新的研究领域对电灯采用宽幅电压供电,研制出新型的节能灯,可以有效地针对低电压地区的居民用户,使其照度和亮度有明显的改善。
时至今日,经历多轮农电改造后,供电质量趋于完善。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物质条件有了进一步提升,有的家庭已安装空调等大功率电器,新一轮的农电改造又将要拉开序幕。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对电力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不单单仅局限于照明。从早期的段家第一盏白炽灯,到今天的部分村民用上空调,正是见证了电网发展走过辉煌的40年。如今大家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电,电与我们生活也是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戴良吉;枫渡水电站坝址左岸下游Ⅰ号滑坡体的稳定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1986年06期.
[2] 段家林;老区建设路子初探[J];企业经济;1985年12期.
[3] 龙文彪;刘德祥;王爱芳;龙源口水电站机组技改方案可行性分析[J];江西水利科技;2011年02期
[4] 段卫文;赵旋宇;李光泰;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电气设备连接方式简析[J];建筑电气;2017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