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损与益,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得到和失去,得到了就是益,失去了就是损。得到官位,得到钱财,这是最直接的益,反之就是损了。这是常人理解的。后来听老子的《道德经》有一章说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才知道这句话是说,学问要日益增加,要日知所不足,苟日新,日日新,修行大道要日益减损,就是修德,要迁善改过,要减损私心和贪欲。私心和贪欲是人类的两大弱点,生来就有,人一旦被私欲蒙住了心灵,就会沦为欲望的奴隶。被欲望牵站鼻子走,失去快乐和自由。
增加学问,还算容易,只要学习就可以,在这个太平社会,哪怕掌握一门技能,也可以衣食无忧,可要增加德行,那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了,德行的修炼,是个漫长的过程,古语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是说良好德行的培养,就如登山一样,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可是,要想学做坏人,只做一件恶事就行了。比如抢劫,比如偷盗,比如伤害他人。佛家讲,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如果一时冲动,触犯了法律,那丧送的,不仅是是一生的前程,还可能是完美的家庭。良好的德行如一座美丽的房子,要建成得经过好多人的辛勤劳动,可要毁坏它,只一根火柴就够了。
衡量一个社会,也要看社会风气,看公民的道德水准,衡量一个人,不是看他有多少钱财,而是看他的品性,有才无德,对社会的危害更大,美好的德行如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不良的品性如瘟疫,漫到了哪里哪遭秧。大学上也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是大人之学,而大人,一定是德行修养很高的人。
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更应该把德育放在首位,万不能本末倒置,只注重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品德教育。更不能把人们引向只追逐物质财富的泥潭,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舍本逐末,民争施夺,尔虞我诈,淳朴的社会风气也会荡然无存,治理国家,教育民众,应该象老子说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达其性命之情,活得欢欣舒畅,而这样高质量的生命,再丰富的物质,也无法提供。只有物质与精神的和谐统一,才能构筑立体的生命,活出美丽的人生。如果只一味追名逐利,在得失之间徘徊不前,患得患失,跳不出物欲的樊笼,精神得不到提升,就不能体会到真实的真正的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这一生活得实在很亏。
古人云,修已安人。我理解,就是修炼自己,安顿他人。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德行,注定会给他人带来麻烦,甚至会危害社会。如今,网上不时传出未成年人无缘无故受到变态狂的大人们的伤害,他们把魔爪伸向弱小的孩子,丧尽天良,禽兽不如,这样的人,还讲什么德行呢。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块璞玉,要变成晶莹剔透的美玉,需要经过不断的打磨。打磨的过程,就是修炼。 论语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可见,德行的修炼,不仅仅是个人问题,也与我们的教育,社会导向有一定关系。君子之风正,则民风正;君子之风不正,则民风衰。 想想我国的这几十年,改革开放,肥了物质,瘦了精神,顾此失彼,人们道德滑坡,善良被一点点吞噬,心灵迷茫,这样的局面,说不清是必然还是失误。还好,现在中央整顿吏治,治腐治贪,很得民心,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君子的德风也会把人们的道德唤回来。最大的德,才会有最大的得,最大的损,才会收获最大的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