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红楼十二层》的读后感大全

  《红楼十二层》是一本由周汝昌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楼十二层》精选点评:

  ●红学泰斗周汝昌经典力作

  ●周先生的一家之言,虽有点唯我独尊的意味,但是不得不说他的考证细密,值得一听!三星半

  ●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集毕生研究之心血,终成“红学”巨著《红楼十二层》。本书从《红楼》文化、《红楼》本旨、《红楼》女儿、《红楼》灵秀、《红楼》审美、《红楼》自况、《红楼》脂砚、《红楼》探佚、《红楼》真本、《红楼》索引、《红楼》解疑、《红楼》答问等全方位探寻了《红楼梦》的种种悬案,“给沉冤文海二百数十年的雪芹平反”,还原历史真相。“闪电般的灵感和严密的考证中,沿续着中华文化的一脉心香,雅趣别致,引人入胜。” 《红楼梦》是中华文化集大成之作,是中华文化瑰宝。更是一部描写人性,灵性真情之作。而周汝昌老先生的解读从文化,审美,本旨、女儿、灵秀、以及《红楼梦》的脂砚、探疑等方面全方位的高屋建瓴地解读了《红楼梦》这部巨著。为研究《红楼梦》不可不读的书。

  ●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算了,红学,各说各话吧。

  ●十二层涵盖甚广,但因是旧文合集,所以其中论述多有重复数。其中考证索引,不乏灼见,但牵强附会之处亦多,又尤以湘云为重,但对麒麟伏宝玉湘云聚合并脂砚即湘云一说的考证并不十分令人信服。因之前对周老观点已有所了解,所以看此书收获不多,只“沁芳”、“绛芸”及解护官符等几处而已。周老红楼梦一书思想脉络的整体把握是好的,至于细处考据就见仁见智了。

  ●就,何必这样呢……

  ●大体有三点值得商榷,持怀疑态度:1.黛玉投水而亡;2.宝玉湘云落魄偶遇最终结为夫妇“金麒麟伏白首双星”;3.脂砚斋实为女子,为湘云原型。

  ●提供了很多新的赏析红楼梦的角度。

  ●下笔千言,见微知著。就好像读《传习录》,如果没有四书的基础,是根本无法读懂的。中华文化的千丝万缕,读书太少,很多文章的妙处自然无法领会。

  《红楼十二层》读后感(一):蹭热点的蜡枪头

  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后40回试图篡改,这是政治性的骗局。。

  周先生的理解肯定是很棒的,不过从行文到篇章谋局,都感觉非常散漫。

  第136比较重要,脂砚斋到底是谁?他决定书名,决定删改,校正和批注清抄本,第26回67回的文字,很可能也是他补出来的,如今第17 18回两回分开也是他的建议。所以最后周汝昌先生说,她其实就是曹雪芹的伴侣,史湘云之流。

  他还先于曹雪芹去世。

  《红楼十二层》读后感(二):小木屋读书打卡

  虽然自己也看了三遍《红楼梦》,也有些许感悟,可确实是外行看热闹。它真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引得几百年来的大文人作家们纷纷点评,比起某位作家只会说“程乙本就是好……”,这本书的解读要高明不少,虽然部分章节也是啰嗦,但曹公若有知,当喜得周老先生这一知己真粉。这本书确实是文化人解读文化书,值得慢慢细品,而《红楼梦》也证明了学生时代的阅读理解的必要了:有些作者在作品中真的是煞费苦心得地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牛逼。

  《红楼十二层》读后感(三):红学常识入门

  最后是工作日每天都在读的《红楼十二层》,是红学权威周汝昌的著述,这里我说“权威”而不说“大家”,可能是因为看了网上太多黑这位学者的言论了。不管怎样,作为普通读者,这本书是可以一读的,前半部分很有些新鲜观点和干货,但后半部分似乎除了反反复复地重复这些研究成果,就只剩下脱离文本本身的考证、索隐和探佚的内容了。对曹雪芹生平有兴趣,或者是对那一时期的清朝历史有兴趣的读者也许乐于看这后半部分,可惜我不是。

  周老对红学的大贡献之一大概是他对于《红楼梦》整个结构的划分和分析吧。他把书中的每九回算一个大的章节,并认为曹雪芹最后著成的全书应该是一百零八回,对应一百零八位红楼女子。而这一百零八位“小才微善”的红楼女性又对应施耐庵《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位英雄。一百零八自然是个虚词,指的是人物只众多,但也有严谨出处——正钗十二,副钗、再副钗、又副钗等,共九十六,加起来正好是一百零八,当然还可以直接由十二乘九的出来这个数字,又讲九为阳数之极,十二为阴数之极……

  关于《红楼梦》的收获,这本书大致上就是给了我这些红学常识吧。

  周老在每一章节开头“分引”中作的诗,还是挺中正、周到的。

  《红楼十二层》读后感(四):怨与清

  芙蓉女儿 一向是知道“晴为黛影”的,而这书里则说的更为浅白。晴雯因抄检大观园而被逐出,继而病亡,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征兆之一。 当日袭人的母亲去世,晴雯和麝月等一同照料宝玉。宝玉要喝水,晴雯让麝月去倒,麝月劝她动一动,她却说等哪日她们去尽了,自己再动也不迟。晴雯怎么也料想不到,几个大丫鬟里,她是最先离开的。 这《芙蓉女儿诔》明着写晴雯,实则是在悲黛玉。于“不了情撮土为香”的章回中,宝玉祭奠金钏儿回来,而黛玉深知,就以台上“哭祭”为由头打趣宝玉,说王十朋不通得很,天下的水终归是一源,在何处不是祭。这里也暗暗伏下来黛玉身死的遭遇。 据周汝昌先生所言,黛玉是因其与宝玉未曾有的“不才之事”,受到以元春、贾政为首的压迫和赵姨娘等的谣诼,投水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 在我想来,也是有几分道理的。她作诗,号潇湘妃子,所居的是潇湘馆,馆内种的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泪竹,而典故就是那舜之妻后娥皇女英,皆是投水而死。加上黛玉那句著名的“冷月葬花魂”更是萧索之意漫上心头,背后发凉。 白首双星 在寻常的看《红楼梦》的读者中,都认为是“宝黛钗”的婚姻悲剧为“亡家血史”之外的另一条主线,而周汝昌先生认为这太小家子气,原不是芹老本意,而且他揣度宝玉和宝钗成婚后,宝钗卒,宝玉又辗转和湘云结成连理。 说实话,宝玉和湘云成婚的论断并不足为奇,而大多是觉得湘云是卫若兰去世后,宝玉和湘云家道中落,沦落为乞丐或者渔翁渔婆才在一起。更兼芦雪庵联诗的前后,李家婶婶说的“戴玉的哥儿”“戴金的姐儿”与林黛玉说他们像“叫花子”,为后续的文章也是埋下伏笔。 最重要的是回目中的“白首”,这白首显然是指的夫妻,而那一回目的主角又是湘云,与她接触的男性的角色仅仅是宝玉,倘若在以蒋玉菡和花袭人的方式缔结姻缘,显然是重复,更是辜负芹老的文笔。 我隐约回想起以前看老版的《红楼梦》电视剧,宝玉、湘云再见面时是失魂落魄,不知今夕何夕,当真是楚空云飞,湘江水逝。 倘若脂砚斋当真是史湘云的原型的话,我想也不必是夫妻,只是知己、知音,是旧友、挚友就好。 脂粉英雄 “脂粉英雄”是秦可卿评价王熙凤的词儿,这大约是芹老独创的一个词了吧。 陈丹青有一段话,记不清了,只记得其中谈到“巾帼不让须眉”这巾帼的落脚点在须眉,“女英雄”的落脚点还是在英雄,明面上夸赞女子,其实还是在褒扬男子,他说倒不如称“英雌”。 这里周汝昌先生给出一种解释说,“英”是草木之精华,“雄”是动物之出众者,未必是指男女之别。但显而易见的是,“脂粉英雄”是称赞王熙凤的,据小说里写,是十个能说会道的男人都比不过她去。 高鹗本的王熙凤献出的“调包计”俗,也造成了一边成婚,一边身亡的悲喜对比,坦诚而言,确实能打动人。 可是,以我之见,王熙凤未必是会做出拆散宝黛之人。前面的章回里,有她调侃林黛玉“吃了我家的茶”,还有去劝和宝黛,只道他们定然早已和好等语。 诚然,她会为了迎合贾母、王夫人做出一些事,但是从始至终她还是对宝玉和多加照顾的。 茜雪之情 茜雪出现的段落很少,小说里称茜雪是因枫露茶之事被赶出去。晴雯曾说多少价值连城的东西摔了,也没见说她们几句。 坠儿因盗虾须镯而驱,司棋因和表哥幽会而被赶,入画是私相授受被遣,晴雯则是因王夫人之疑心而离,如此种种没有一个是伺候不周而出现的结果,更何况茜雪是爱惜女孩儿的宝玉的侍女。 茜雪在近旁伺候也还是目清水秀之辈,宝玉很难不对她宽容仁慈,只因沏茶而逐出,有些牵强。考证之说有“狱神庙”中茜雪和小红的出现,还有袭人奉养宝、钗夫妇的情节。可惜的是高鹗本并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节。 茜雪,“欠血”。她会在“红楼梦”的故事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已经无从得知了,只知道她有一笔冤孽情债还未曾偿清。

  《红楼十二层》读后感(五):读后感

  周汝昌先生,是第一个将我领进《红楼梦》的人,比起刘心武更早,甚至印象更深。想是初中的时候,我和父亲看那时还名副其实的《百家讲坛》,恰好看到周老红楼梦,那会儿才了解到,原来《红楼梦》里还有这么多乾坤,也是生平第一次见识到大学者的风采。

  虽然周老那时已经八十多岁,在讲说之际,还时不时嘻嘻自乐,但其说出的知识和观点,却有凭有据,入情入理,让我不得不叹服。对比现在读的这本《红楼十二层》,亦是这种风格。这本书算来应是周老“红学”研究大半生的精选集吧,一层一层,从宏观的红楼主旨到微观的某一段、某一次的考证,周老在我看来,是一个无法驳倒的意淫者。在未看到曹雪芹的真本之前,我们大可以说周老的有些考证和推测并不尽实,然而,当周老可以举出少则三条,多则三十条的旁证时,你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资格去怀疑周老,去反驳周老,就像没有双腿的我们,如何去说一个走路的人走得慢呢?

  很多人都觉得,周老这样的索隐考据,偏离了《红楼梦》的本旨,甚至过度看重脂砚斋的批语可能也是跑偏的。但在书中,周老多次强调,只有如此钻研,才能找出《红楼梦》更深的味道。也有人说,这种想法是基于周老对曹雪芹的盲目崇拜,也许曹雪芹根本没那么厉害,很多地方只是过度解读罢了。但不知为何,当我读了三遍红楼梦,看完这本《红楼十二层》时,我更倾向于相信周老,相信曹雪芹的无边笔力。我不认为这是一种盲目,而是一种笃信,当你发现一堆文字越读越生鲜,你就应该明白,这个作者不是凡人。周老读《红楼梦》恐怕已经几百遍了,而从周老的文字来看,其怀才远超我辈,如果周老都无法戒掉曹雪芹的文字,那就更加说明《红楼梦》的魔力是夺人魂魄的。

  其实要证明这一点还有更容易的方法,看看民国时的第一代红学家们,鲁迅、胡适、王国维、蔡元培……如果这些人都对《红楼梦》五迷三道,都在钻研于各种考证,我们这些才疏学浅的废人,有什么底气说,“读《红楼梦》嘛,回归原文就行了,考不考关系不大”的呢?活在这世上总得认清一件事,有太多的比你能的人,他们想到的事你想不到,他们没想到的事你更想不到。在这场注定不公平的比赛里,没有侥幸可言,你所要做的是默默跟从,默默思考,在相信与坚信之间做出选择,仅此而已。

  所以,我选择相信周老,也因为,书中所言确实有道理,比如“沁芳”乃全书命脉一说,如醍醐灌顶,令我恍然大悟。很可惜的是,还有许多周老点醒之处,我未能全部记住,但又想到重看此书怕是得有一段日子,不觉有点羞愧感伤。可也没办法,在周老面前,我能记住只言片语,已是莫大荣幸。我相信潜意识的记忆,没有无用的一眼万年,那些忘却的总会在某个瞬间想起,如此清晰,甚至让人误以为是自己的。

  另外,有一点印象很深,即周老对程高伪续的深恶痛绝,我以为大有道理。虽然程高的伪续让《红楼梦》通俗化而广为传播,却着实歪曲了曹雪芹的本意,把宇宙变成了尘埃,这是一种罪过,功?谈不上,不要也罢。所以,我觉得如今出版的《红楼梦》应当禁止所谓120回的出版,可以附上程高的伪续,但必须在封面上注明,否则贻害后世。我甚至觉得,可以把《红楼梦》单独拎出来,将《金瓶梅》填入四大名著,而《红楼梦》的位置应当更高,再高,比天还高。当然,这种做法恐怕很难被人接受,就像《红楼梦》的翻译一样。但其实,《红楼梦》不必翻译,而是要让外国人仅仅为了《红楼梦》就得学中文,学成一个汉学家,因为值得。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就得读《红楼梦》。不过,这条路,似乎更遥远了。

  我确实爬完了周老的十二层红楼,可读后的感觉,却像是坐着电动扶梯上去的。相比周老,却是一步一步攀着脚手架,边造边爬。对此,我很有歉意和愧意,这红楼我爬的不认真、不踏实、不干净,得再爬,再爬。我感谢周汝昌先生,我怀念周汝昌先生,若有机会,想去周汝昌先生坟上扫一扫花,不知他的后人是否有心,将花与其同葬。当然,最好是日后发现了曹雪芹的后28回原稿,一并捎给周老。这也是我的执着,我觉得,得找出这后面的章回,所谓残缺美只是一种借口。因为与完整的美相比,残缺根本不值一提,只是永无止尽的遗憾罢了。

  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读到后面的故事,并希望,后面的故事与周老推测的,八九不离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红楼十二层》的读后感大全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二层  二层词条  红楼  红楼词条  大全  大全词条  
美文

 那个夏天我们没有再见

如果你把爱写成兵临城下的不朽传奇,我一定会披荆斩棘地奔赴而来。 那一年的那个夏天 感情的戏,我不会演技,在这路口,我只会等待,以至于在等待中错失了太多的美好。这...(展开)

美文

 造 物 者

 心大,适应能力就是快,上周还沉浸在紧张的备考中,这周完全卸下包袱,处于放松状态了。有人说,看你这心情、气色定是考得不错。我说,“人不可貌相”,你真是大错特错了...(展开)

美文

 爱的沉思(两篇)

 爱的沉思    真正的爱无关乎道德、对错、该与不该,真正的爱超越它们。当一个人觉得自己不该爱时,是因为他没有真爱;当一个人被谴为不道德时,是因为他没有真爱。真...(展开)